欢迎您访问广东自考网!本站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eea.gd.gov.cn/)为准。 RSS导航 | 网站导航

广东自考网

服务热线:177-2280-6683

广东自考交流群 | 在线提问 | 公众号

自考外国作家作品资料大全五

编辑整理:广东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9:13  【加入自考交流群】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73、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人道主义主题:

    既是对一个献身于爱情的被损害的妇人的深情歌颂和沉痛叹惋,又是对一个亵渎感情玩弄异性的所谓“体面人”的致命的鞭笞和辛辣的讽刺。小说的最杰出之处在于它是一曲对人性中至情至诚的深情颂歌,其遭遇乖蹇正好引起人们的共鸣。从艺术角度来讲,它是扣人心弦的心理分析作品,又是对于激情强化处理的激情主义杰作。

    74、T·S·艾略特:

    (1)艾略特重要诗集:

    有题为《诗集》的三个诗歌集,著名长诗《普鲁弗洛克的情歌》、《荒原》、《四个四重奏》使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48年)

    (2)艾略特文学批评论著:

    《传统与个人才能》、《玄学派诗人》、《批判的功能》、《诗歌的用途和批判的用途》、《古代与现代文集》

    (3)艾略特在西方地位及主要文学主张:

    20世纪西方最负盛名的诗人、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剧作家,是在英美诗歌发展的关键性时刻步入诗坛,根据自成系统理论创作实践,使英美诗歌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用“荒原”意象准确而逼真刻画了20世纪初叶西方精神危机,一时形成“荒原文学”现象,成为“荒原作家”无形中的“精神领袖”。其文学批评中“非个人化”理论影响深远,即反对诗歌的主观自我表现,主张现代诗人要对诗人的个性作最少要求,对诗人艺术作最大要求。

    ①作品与诗人个人生活情绪无关,生活与艺术存在绝对的、不可逾越的界线;

    ②思想感性化,用“知觉来表现思想”;

    ③诗人工作是纯技术性质的,高超的技巧是诗人职责。与“非个人化”配套的基本技巧是“客观对应物”。

    ④读者不要企图从诗人生平找出诗人的人格线索。艾略特以“非个人化”为核心的诗歌理论,是对前期象征主义的发展,对纠正其艰涩朦胧具有重要作用。这些理论为英美新批评派奠定了基础,艾略特因此成为“新批评派”先驱。

    75、艾略特《荒原》:

    (1)艾略特《荒原》思想内容:

    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分为五章。《死者葬仪》写荒原上现代人虽生犹死,却不愿醒悟。《对弈》写上流社会妇女堕落,下层社会女人庸俗。《火诫》写人们皆受欲火煎熬,公司小职员与女打字员有欲无情。《水里的死亡》写情欲泛滥必然死亡,暗示只有向上帝投降才能解脱,《雷霆的话》写“舍己、同情、克制”是人类自救的唯一途径。(政治思想保守)采用神话传说、人类学、文学中许多典故,以强烈的暗示、多层次的意象,展示了西方文明的危机,反映了一战后西方知识分子最普遍的幻灭情绪,是对当时西方普遍存在的社会状态的最集中、最凝练的概括。

    (2)艾略特《荒原》艺术特色:

    ①内心独白的运用;

    ②广泛运用自由联想;

    ③往往把人物放入戏剧化场景中,具有戏剧性;

    ④多通过生动感人的形象暗示无法或无需表达的思想,在理性与感性统一中追求思想的感性化效果;

    ⑤实施“非个人化理论”在追求“思想感性化”时极力达到情感场面化、具体化,即著名的“客观对应物效果”;

    ⑥大量运用文学的、历史的典故和神话象征背景的多层次与丰富性;

    ⑦丰富多样的象征:“水”象征生命的源泉、死亡、情欲泛滥,“火”象征情欲之火,死亡之火,“再生之火”;

    ⑧神话色彩的框架结构。

    76、卡夫卡:

    20世纪初德语文学最杰出作家,西方现代主义各流派奠基人,现代派鼻祖(奥匈帝国)

    (1)卡夫卡“孤独三部曲”(都未完成):《美国》、《审判》、《城堡》

    (2)卡夫卡短篇小说:

    《判决》、《变形记》、《地洞》、《在流放地》、《乡村医生》、《饥饿艺术家》

    (3)孤独是卡夫卡作品主要主题

    (4)卡夫卡作品基本内容:

    ①卡夫卡《美国》:

    卡尔?罗斯曼,德国体面人家的孩子,被诱骗遭到放逐……现实为主加梦幻色彩

    ②卡夫卡《审判》:

    银行经理约瑟夫·K.体现了对资本主义司法制度及其官僚机器的揭露和批判。法庭是超人异己力量,案子象征人生的案子。情节破碎、场景夸张荒诞,更抽象、象征色彩更浓厚。

    ③卡夫卡《城堡》:

    主人公K,无来处、身份。城堡只是一个象征物:权力与异己力量、百姓与国家对立,K的命运象征小人物,现代人、孤独人的命运。

    ④卡夫卡《变形记》:

    旅行推销员格里高尔?萨姆沙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对劳动者身心的异化,表明人自身价值的丧失,显示人在此世界上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用“甲虫”使主人公与同类隔离,揭示人在社会中的孤立、悲哀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无法沟通。

    (5)卡夫卡作品艺术特色:

    ①无具体时间、地点和背景,不求故事明晰、人物性格的典型化、环境描写的具体性。只化奇异为平凡,把难以置信、无法解释的事件置于日常生活中,让荒谬与合理、虚幻与现实结合为一个整体,展现一幅神秘、梦魇般的非现实的又像是处处可见的超现实的图画,这是其最基本的艺术特点。

    ②通过奇妙的构思和象征、荒谬、独特的讽刺,简洁、平淡、冷漠的叙述等艺术方法把现实与非现实、合理与悖理、常人与非人并列,把虚妄的荒诞现象与现实的本质有机结合,构成了“卡夫卡式”的风格。其创作使超现实派、表现派见到了影子,象征主义和存在主义遇到了知音,荒诞派和新小说派碰到了同类,黑色幽默和魔幻现实主义发现了祖师,所以说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77、乔伊斯:

    (1)乔伊斯主要作品:

    唯一诗集《室内乐》、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尝试用意识流手法写的第一部小说是自传体长篇《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穷尽意识流技巧为“意识流”小说树起了难以企及的丰碑的《尤利西斯》、使意识流达到一种夸大的精致程度以致毁坏了“意识流”的《芬尼根的觉醒》(18种语言“梦幻小说”)

    (2)乔伊斯是20世纪前期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代表人物之一。是杰出的“意识流”小说大师。

    ①“意识流”小说基本特点:

    20世纪兴起于西方,以表现人们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为主的小说。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为主要特征。

    ②“意识流”代表作家:

    乔伊斯、伍尔芙、普鲁斯特、福克纳等。40年代后,纯粹的“意识流”小说不复存在,但其写作技巧渗进后来的各种创作。

    78、乔伊斯《尤利西斯》:

    (1)乔伊斯《尤利西斯》主旨意义:

    评论家历来众说纷纭,大体体现如下两个方面:

    ①对现实人生的普遍状态做了真实的反映,恢复了“二加二等于四”这样一种朴素简单但却长期被搞乱了的真理;

    ②人生的意义在于爱。

    (2)乔伊斯《尤利西斯》艺术特色:

    ①标志乔伊斯“意识流”技巧成熟、完善,在小说的形式和结构上堪称一场革命,被称为“意识流的百科全书”。多采用第三人称过去时态结构,无完整情节、时间、逻辑。语言不连贯。

    ②内心独白与感官印象的呈现相结合;

    ③运用平行类比和象征手法;

    ④集多种文体大成。(象征、写实、自然主义等,多种语言、多种领域)

    ⑤奇特的结构。

    79、劳伦斯:

    (1)劳伦斯的主要小说:

    ①短篇小说:《菊馨》、《你抚摸了我》、《木马优胜者》、《爱岛的人》

    ②中篇小说:《狐》、《小甲虫》、《骑马出走的人》、《少妇与吉普赛人》、《逃跑的公鸡》

    ③长篇小说:是集中体现其创作成就的:

    《白孔雀》、《儿子与情人》、《彩虹》、《恋爱中的女人》、《恰特莱夫人的情人》

    (2)劳伦斯的重要诗集:

    一共12部,主要有《情歌》、《新诗》、《海湾》、《鸟兽花草》、《三色紫罗兰》

    (3)劳伦斯的散文集:

    《意大利的曙光》、《恰特莱夫人的情人的提议》、《精神分析与无意识》

    (4)劳伦斯作为现代主义小说大家的文学史地位:

    20世纪初杰出的英国作家,其“性探索小说”是西方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现象,其地位主要由小说奠定(10部长篇、9部短篇、1部中短篇集),其作品中,翔实锋利、凝重犷放,自然主义细节白描有之,象征更被大量运用,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合流而成现代主义,所以劳伦斯的自然主义特征,被称为是劳伦斯创作的“现实主义”。

    80、劳伦斯创作:

    (1)劳伦斯作品的思想内容:

    ①劳伦斯《儿子与情人》:

    是其第一部获得广泛承认的,中心主人公保罗(男)、米丽安(纯粹精神之爱)、克拉拉(单纯肉体满足)具有“发展小说”特点。

    ②劳伦斯《彩虹》:

    以一家族三代人婚恋继续其对两性关系的探索,第一代汤姆·布兰文与妻子波兰爱国者遗孀莉蒂亚(个性消匿的结合),第二代汤姆·布兰文的侄子威尔·布兰文与莉蒂亚前夫的女儿安娜(个性妥协的结合),第三代威尔·布兰文的女儿厄秀拉·布兰文与没有思想却英俊的炮兵军官安东(体现追求个性相异的迷惘)。结尾所现彩虹象征一种自然和谐的两性关系,象征两性间身心完全满足之后得到的那种圆满的幸福。题材内容、手法技巧比以前更加体现现代主义倾向。

    (2)劳伦斯作品的艺术特色:

    以《恰特莱夫人的情人》为例,叙述了一个老而又老的三角恋爱情节(拉格贝庄园主克里福·恰特莱、其妻康妮、护林人梅勒斯),在小说中,康妮的复活和新生通过性爱来完成,性爱是小说中心,而且在一个极深刻、极丰富的象征意义上体现了本主题,性爱(比喻和象征)构成了劳伦斯全部创作核心,其创作中表面的性爱描写多含着一种冲突(即感性与理性、自然与文明),一般劳伦斯的小说很少像传统小说般刻意营造离奇曲折、戏剧性很强的情节,而是多以心理深度挖掘见长,不追求结构起转承合,匀称完整,而多灵活多变,不拘一格。自然主义和象征主义是劳伦斯创作两大构成要素。

    81、萨特:

    (1)法国现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存在主义哲学和文学代表人物,曾经拒绝接受诺贝尔文学奖。其第一部哲学著作《想象》、第一部短篇小说《墙》标志其成为“存在主义”哲学家和“存在主义”文学家。

    作为“存在主义”哲学家,论著主要有《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辨证理性批判》;

    作为“存在主义”小说家有长篇《恶心》、短集《墙》、多卷集长篇《自由之路》;

    作为“存在主义”戏剧家有《苍蝇》剧本;

    作为“存在主义”文学批评家有文艺理论著作《什么是文学》、文学家评传《波德莱尔》、文论集《一种境遇剧》、回忆录《字》、《七十岁自画像》

    (2)萨特剧作的思想内容:

    ①萨特《苍蝇》:

    阿伽门农回国后被妻子和情夫谋杀,苍蝇旋转不离,其子俄瑞斯忒斯(现代斗士的象征)返乡复仇驱赶苍蝇,众神之王朱庇特要惩罚俄瑞斯忒斯,引起争论。

    ②萨特《禁闭》:

    地狱中3个灵魂互诉入狱原因,开始全部说谎,后来又争风吃醋,彼此猜疑忌恨中说出男的是临阵脱逃被处决,一个女的是心理变态的同性恋者,第二个女的是一个色情狂,曾经溺死亲生女儿,通过这一男二女三个生前犯有罪过和错误的鬼魂在地狱这一特殊境遇中的选择,得出“他人既是地狱”。

    ③萨特《死无葬身之地》:

    二战胜利前队长若望逃跑,战士卡诺里斯、索尔比埃(假招供骗松绑后跳楼自尽)、昂利(受许诺杀吕丝的弟弟弗朗索瓦),若望被捕以假情报获释。(自由选择本质)

    ④萨特《毕恭毕敬的妓女》、《脏手》

    (3)萨特的境遇剧:

    是萨特为宣扬自己存在主义思想所特设的戏剧类型。其剧作不按传统原则处理环境与人物关系,而是让环境支配人物,只给人物置于艰难境地或绝境,并运用一切艺术手段,渲染人物对生存环境的恐惧感,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选择行动造就自己的本质,表现自己性格和命运,其基本创作主旨是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三原则:“存在先于本质”、“他人既是地狱”(或者说“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还常用象征手法。

    82、贝克特:

    (1)荒诞派戏剧:与存在主义关系:

    存在主义寓哲理于形象、情节,基本主题是表现人生的荒谬与痛苦,人的被异化,不拘一格运用表现手法,传统和现代并用。“荒诞派戏剧”是“存在主义哲学”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基本主题是“荒诞”和“抽象”,没有完整连贯情节,没有戏剧冲突,舞台形象支离破碎,人物语言颠三倒四,道具奇特怪异,思维混乱不堪,表现现实的荒诞、丑恶、恐怖,人生的痛苦、绝望和人与人的隔阂。得名于英国戏剧理论家马丁·艾思林《荒诞派戏剧》,奠基之作是法籍罗马尼亚人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法籍爱尔兰人贝克特为其代表作,法籍俄国人阿达莫夫。

    (2)贝克特创作概况:

    处女作《婊子镜》、长篇《莫尔菲》、《瓦特》以及三部曲小说《马洛派》、《马隆纳之死》、《无名的人》,《等待戈多》的成功捧走诺贝尔文学奖自此转入戏剧,如《结局》、《啊!美好的日子!》。《等待戈多》是戏剧处女作及代表作。

    83、贝克特《等待戈多》:

    (1)贝克特《等待戈多》思想意义:

    (流浪汉戈戈、狄狄、波卓和其奴隶幸运儿,另有一个男孩)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显示人与外部的客观世界是处于一种无法感知的隔绝状态,因为所处客观世界荒诞不经,所以,常为荒诞的现实所吓倒,剧中人与人之间既无法分开又相互隔绝的关系,也体现了一种人生的荒诞,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生活处境又难以如愿的绝望心理。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剧作。

    (2)贝克特《等待戈多》中的“等待”在剧中具有抽象的形而上的意义,它事实上乃是贝克特对人类生存境况的一种寓意性说明,具体含嬗递关联的三层意蕴:

    ①“等待”是一种缘于痛苦的痛苦;

    ②“等待”也就是希望;

    ③“等待”也是抗争,等待是痛苦,因为痛苦产生希望,希望便能促使人去行动。

    (3)贝克特《等待戈多》的艺术特点:

    ①完全抛开在传统戏剧中必不可少的完整的情节和结构,用“直喻”的方法强化了“纯粹戏剧性”。

    ②摒弃正常语言形式,通过非理性夸张,以达到使人物感情外化的目的。

    ③大量运用“怪诞”手法,具有浓重的寓意象征意味,“怪诞”是贝克特等荒诞派剧作家戏剧创作的基本手法,它在一种超过极限的夸张中,使普通形而下的现象或事物扭曲变形,得到一种高度概括、抽象的形而上的意义。

    84、索尔·贝娄:(美国“犹太作家”杰出作家)

    (1)索尔·贝娄小说创作的发展演变:

    ①索尔·贝娄40年代,步入文坛。

    短篇《两个早晨的独白》,第一个长篇《晃来晃去的人》主旨是对人生奋斗道路和人类自决能力的探究;第二部长篇《受害者》。

    ②索尔·贝娄50年代,走向成熟。

    《奥吉?玛琪历险记》写了一个来自芝加哥的贫寒青年犹太青年奥吉·玛琪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流浪冒险故事及其感受,小说借鉴了《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等“流浪汉故事”模式,结构松散,时空转换频繁,可读性强。《雨王汉德逊》继续了与之相类似的流浪汉冒险故事题材,叙述了一个古怪的美国百万富翁到非洲探险游历的故事。汉德逊的思想面貌和精神状态显示了在物质发达的美国所存在的精神危机,反映了当代西方文明社会中知识分子追求真理、探索人生道路的强烈愿望。

    ③索尔·贝娄50年代的两个长篇与40年代的两个长篇相比较:

    作品中主人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他们往往在比较辽阔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中活动,并且在一种更深的内心探索中,展开精神的成长过程。

    ④索尔·贝娄从60年代至今,是其小说创作获得辉煌成功的一个时期。

    这期间,除了少数短篇小说和剧本发表外,又有5篇长篇小说出版:《赫索格》、《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洪堡的礼物》、《系主任的十二月》(1982)、《更多的人死于心伤》(1987),在两次获得全国图书奖、一次国际文学奖和一次普立策小说奖,并最终于197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事实上已经成为执美国文坛牛耳的头面任人物。这个时期索尔?贝娄的小说创作,逐渐从其原来热衷的流浪与冒险的题材中摆脱出来,进一步把热情与力量投放到对社会和人类的新的、更为深入细致的探索中。其中,《赫索格》和《洪堡的礼物》是最能体现这种精神探索的重要作品,也是索尔?贝娄小说创作中的代表作。

    (2)索尔·贝娄《洪堡的礼物》的思想意义:

    在《洪堡的礼物》中,贝娄把美国物质高度发展的“丰裕社会”的种种疯狂表现,看作一种无法逃避的社会存在,认为人们在不由自主的被抛进这样的存在之中,人生只能是一种游离于人的自由本质之外的荒谬;人只能接受既存的现实,在体味苦闷、咀嚼痛苦之中努力保持自己的尊严,使生存具有意义。这是一种从激进地反抗异化走向冷峻的接受、妥协的思想。基于这种思想,贝娄把小说的整个格局安排为:主人公想有所作为,但遭受的却是接连不断的打击,最后在困境中去寻找一条与现实和解但又能保持尊严的道路。这种格局使小说采取了一种以人物为中心,以联想为环节的放射性结构。

    (3)索尔·贝娄小说创作的特点:

    ①他的小说基本上抛弃了30年代美国文学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洪堡的礼物》即采取了一种以人物为中心,以联想为环节的放射性结构。

    ②贝娄的作品常以犹太知识分子为主人公,以美国的大城市生活为背景。而且无一不是在怀疑的迷惘中苦苦寻求自我的典型。

    ③贝娄的作品大都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形式,而且叙述过程中不时地变换叙事角度,同时兼有夹叙夹议地特点。

    ④贝娄小说的叙事结构往往是过去和现在交叉,空间转换迅疾,呈现出现代派作品中常见的那种立体网状格局。

    ⑤贝娄的小说体现了传统叙事手法和现代叙事手法的圆熟结合。《洪堡的礼物》即运用了传统的对照手法、自然主义的白描手法、意识流的手法和具有意蕴深厚的象征内涵。

    ⑥贝娄的小说,具有畅销、犀利、机智、俏皮的文体风格。在充满弹性的叙述中,时见幽默和黑色幽默的笔调。

    85、帕斯捷尔纳克:

    (1)“《日瓦戈医生》事件”:

    小说以十月革命前20年到革命后1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描写了知识分子日瓦戈从投身革命到对革命现实不满的过程,小说使得瑞典皇家学院将1958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作者。但小说被西方利用,他们通过日瓦戈医生形象,攻击社会主义制度“不人道”,宣传“知识分子不接受十月革命”,“怀疑共产党”。苏联国内对此反应强烈,作协立即决定开除帕斯捷尔纳克的会籍,共青团中央书记要求驱逐作家出境。在这种情况下,作家以公开信的形式作了检讨,宣布拒绝接受诺贝尔奖。

    (2)苏俄的“回归文学”:

    兴起于1986年。1988年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日瓦戈医生》和格罗斯曼的长篇《人生与命运》的发表,被炒作成文学界的大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表的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格罗斯曼的中篇《一切都是流动的》和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的部分章节。以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为例,主人公尤里·日瓦戈是一个富商的儿子,受过良好的教育,后成为外科医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沙皇军队当军医,亲眼看到战争的残酷和沙皇制度的腐朽,预感到革命风暴即将到来,希望革命能涤荡污浊,带来新生活。因此他开头欢迎十月革命,但是他对这场革命并不理解,严酷的现实使他思想上产生了困惑,逐渐对革命斗争中不得不采取的非常措施和暴力行动感到不满和厌恶,开始抱怨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不幸,给俄罗斯带来了灾难。最后日瓦戈陷入无法排解的痛苦和孤独之中,终于心力交瘁,猝死街头。如同上面已提到过的那样,这部小说的基调是否定十月革命。同样,其他“回归文学”作品也普遍反对十月革命、彻底否定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把攻击矛头直接指向列宁。到1992年长达六七年的“回归文学”浪潮基本结束。

    (3)“反思文学”:

    《日瓦戈医生》以知识分子日瓦戈主要在十月革命前后和国内战争时期的人生悲剧,对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伟大变革进行了深刻思考,特别着重于对其中的失误与挫折作了一番历史哲学的洞察,表现出一种深沉的人道主义。它是一部反思历史的小说。在斯大林逝世之后苏联处于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苏联文坛上,《日瓦戈医生》堪称“反思文学”的先驱和代表。

    86、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1)基本内容和思想意义:

    ①它从50年代历史转折时期历史反思的观点,广阔的反映了那将近30年的漫长阶段俄苏社会生活,特别是十月革命前后和国内战争这一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

    ②但是小说的主要意义并不在这儿,而在于作者在作历史反思时着重写了革命的挫折和失误。当然小说写失误和挫折并不等于反对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而是前车之鉴、后车之鉴;昨日的悲剧正可以作为今天的教训。小说更重要的思想意义恐怕主要在这儿。

    (2)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艺术特色:

    ①就结构讲:

    基本上采用以主人公的个人经历和重大历史事件相结合的方法结构全书情节,以自传性人物日瓦戈几十年的苦难历程为经,以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为纬,既反映历史生活,又表现主人公的命运和精神探索。

    ②从人物塑造上看:

    《日瓦戈医生》虽然也像《战争与和平》那样,通过人物在典型环境中“做什么”和“怎么做”来塑造艺术典型,但帕氏也具有新的时代特色。他自称的“现实主义”诗学强调的是“现实通过自我进入艺术”,所以他塑造人物时,总是通过具有自传性人物的“自我”,突出其“想什么”,突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③从作品风格讲;

    小说具有浓重的抒情性和象征性。

    (3)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中的尤拉·日瓦戈形象:

    具有自传性,相当大程度上体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和愿望,本书正确的和错误的思想都从他身上体现出来。概括地说,他是一个受过旧教育、但热爱祖国和人民、富有正义感,而又多才多艺具有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但因为其没接受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因而越来越跟不上时代步伐。

    ①他出身破产的资产者家庭,10岁后又成了孤儿,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养成了他同情不幸者和独立思考的性格。和人道主义人生观。

    ②基于这种人道主义,在一次大战、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前后的日子里,他是反对旧世界而同情拥护革命的。(人道主义人生观受其舅舅尼古拉影响,成为其性格核心)。

    ③随着十月革命后出现的困难和挫折,随着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两个阵营使用暴力越来越严重,他仍坚持人道主义的博爱立场,越来越同时代争论,并且越来越形成了在时代夹缝中求生存的倾向。首先他对革命后的混乱破坏震惊,其次,他逃避革命和无产阶级统治。

    ④日瓦戈既不是反革命分子,也不是“多余的人”、“凡夫俗子”。

    总之,日瓦戈是一个正直的具有人道主义思想的俄国旧知识分子,是一个多才多艺热爱国家的技术专家,他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认识,他的错误也不是不可改变的。如果他不是猝死于街头,在正确方针的指导下,相信他会成为一位苏维埃政权所信赖的技术专家。他的悲剧是知识分子因其世界观的缺陷,赶不上时代的个人悲剧;也是革命时期因极左的失误和挫折而造成的社会悲剧(有人说,他的悲剧是他的思想超前的悲剧,我们觉得恐难成立。)

    (4)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中的其他人物形象:

    ①拉腊:

    是第二号人物,与日瓦戈形象相辅相成,用以进一步突出主题和烘托日瓦戈医生。出身破产的小资产者,在意志薄弱的母亲教养下长大,在科马罗夫斯基引诱下虽一度沉沦却终于自拔,内心纯洁,对自己所爱的人热情如火,极富于自我牺牲精神,追求个性完整和完善,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相爱和谐的关系。这就无法为革命与反革命相拼搏的时代的严酷现实所容,她的最大悲剧还在于以其出身、经历和愿望,本应是个革命者,但却成了革命失误的牺牲品。

    ②帕沙·安季波夫:

    出身莫斯科工人家庭,在同拉莉沙相爱结婚的夜里,听了她的坦诚相告被科马罗夫斯基玷污之事虽仍然深爱却从此与她产生隔阂,并对生活产生报复心理。作者对其持批判态度,他先是为了对社会报复,后又由于盲目忠于原则,人性、个性丧失了。这是历史事实,是革命中的失误。

    87、象征主义:

    从浪漫主义中分离出来的文学思潮和派别,是在现代主义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个文学派别。在西欧文学史上,19世纪后期的称前象征主义,以与20世纪的象征主义区别。重视借助外在具体事物表达内心感受,注重联想和暗示,讲究诗歌神秘性、音乐性以及“交感”手法。代表诗人有:兰波、魏尔伦、马拉美。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串讲笔记 自考外国作家作品资料大全五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gd.com

本文地址:http://www.zikaogd.com/zl/9696.html

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微信 浏览热度(

加载中~

《广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广东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