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社会心理学》练习题一
编辑整理:广东自考网 发表时间:2020-12-08 11:58:10 【加入自考交流群】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广东自考《社会心理学》练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 访谈法即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双方相互影响的过程。若要取得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谈者的积极配合;另一方面,访谈具有特定的目的性和一套提纲设计、编制与实施的原则。这是为了保证访谈的客观性、科学性及有效性。访谈法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是普通的“聊天”。
1、关于访谈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访谈就是普通的聊天
B.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
C.访谈也是直接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D.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程
▲ 接触假说通常需要满足几个条件:基于共同目标的相互合作与相互依赖;不同群体必须要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接触;允许成员在个人层面上相互认识,这种接触要有足够高的频率、足够长的时间和足够近的距离,使相互接触的人之间可能发展友谊;对这种群体见的接触要有制度性的支持。
2、有关接触假说的满足条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基于共同目标的相互合作与相互依赖;
B.不同群体不一定要以平等的身份进行接触;
C.允许成员在个人层面上相互认识,使相互接触的人之间可能发展友谊;
D.对这种群体见的接触要有制度性的支持。
▲自我知觉中的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ies of emotion):该理论认为,即使没有任何生理唤起,一个人对事件的解读或诠释也可能造成情绪的产生。
3、自我知觉中的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cognitive appraisal theories of emotion):该理论认为,即使没有任何( )唤起,一个人对事件的解读或诠释也可能造成情绪的产生。
A 心理 B认知 C生理 D 思维
▲11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
4、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称为(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 光环效应 D刻板效应
▲在知觉他人的过程中。人们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这些偏差是知觉过程的特性。社会知觉的偏差主要包括: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等。
5、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近期激活过的图式更可能被使用,这叫做( )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启动效应 D、光环效应
6、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7、 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作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 )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
8、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反映的是以下哪种现象( )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
9、以下各种现象中属于近因效应是( )
A、情人眼里出西施
B、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不好,如成绩不好或玩皮捣蛋,那么往往就会被教师认为什么样都有不行,一无是处。
C、对词表开始部分的单词记忆的效果优于中间部分,回忆率高
D、词表末尾部分的单词比中间部分的单词更易于回忆,再现率更高
10、 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11、对知觉对象的某一特性形成判断之后,不加分析地推及到这一对象的其他方面,“一好百好,一糟全糟”,这种泛化或扩张的心理效果就是( )
A.光环效应 B.近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首因效应
12、我们经常听人说的“长沙妹子不可交,面如桃花心似刀”,东北姑娘“宁可饿着,也要靓着”,实际上都是( )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
13、下列各种现象属于刻板印象的是( )
A、便宜没好货 B、爱屋及乌
C、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D、先入为主
14、 人们通常认为,山东人是豪爽的,江浙人是温和的。这是印象形成中的什么效应? ( )
A.晕轮效应 B.刻板印象 C.近因效应 D.首因效应
▲印象形成即是对他人形成印象的过程,它是指我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特征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征的过程。
15、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关系,个体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叫做( )
A.隐藏自我 B.自我抬高 C.形象塑造 D.自我暴露
▲社会助长(social facilitation) ,或称社会促进,指因他人在场并且个人的表现将会得到评估的情况下,人们工作绩效提高现象。
社会抑制(social inhibition):因他人在场并且个人的表现将会得到评估的情况下,人们工作绩效下降现象。
社会惰化(social loafing),又称社会懈怠,指与独立工作或独立地与他人合作比较,个体在群体工作时动机和努力减少。
减少社会惰化的方式有:可以确认个人成果、提高群体成员对完成任务的责任心、任务有价值或很重要、与喜欢的成员合作、认为个人的贡献在组中是不可替代的、群体规模较小等。
16、( )因他人在场并且个人的表现将会得到评估的情况下,人们工作绩效提高现象。
A社会助长
B社会抑制
C结伴效应
D观众效应
17、( )因他人在场并且个人的表现将会得到评估的情况下,人们工作绩效下降现象。
A社会助长
B社会抑制
C淘汰效应
D观众效应
18、( )指与独立工作或独立地与他人合作比较,个体在群体工作时动机和努力减少。
A下降率现象
B拖延现象
C社会惰化
D优势反应
19、以下属于减少社会惰化的方式有( ):
A可以确认个人成果
B降低任务的难度
C降低任务的价值
D增大群体的规模
▲较小的孩子常将父母的离异归于自己身上,虽然这是不合理的信念,但孩子们却相信是自己使父母离异,这种倾向在学龄前儿童身上尤其强烈。但如果父母离婚时孩子较大,他们通常较能理解父母的离婚并非自己的过错。
20、在研究离婚的影响时,以下可能得到的结果中错误的为( ):
A.父母离异的孩子长大后易感到寂寞
B.如果父母离异发生在孩子6岁以后的话,寂寞更可能在孩子身上发生
C.孩子的寂寞感与父母离异时孩子的年龄有关
D.在儿童时期双亲自然死亡的人,在他长大后所体验到的寂寞与完整家庭长大的人一样
▲人们是否喜欢某个人取决于人们和这个人交往时对成本及收益的评价,如果在与某个人的交往中,人们获得的收益大于成本,就会和他继续交往下去,并且对这种交往的评价也较高;如果在交往中付出多,收益少,交往有可能中断,对这种交往的评价也低。
21、人们所知觉到的一种关系的正性或负性程度取决于4个方面,以下属于这4个方面之一的为( ):
A.他人在这种关系中所得到的收益
B.对自己应得到什么样的关系的肯定
C.自己在这种关系中所花费的成本
D.对自己能够人建立好关系的预期
▲在恋爱与婚姻关系中,人们有时候喜欢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反的人。Buss(1989)对37个文化群体的研究发现,在两性关系中男性喜欢年轻的女性,而女性却喜欢老一点的男性(西班牙除外)。Davis(1990)把这种现象叫做相貌换地位;男性喜欢年轻女性是因为他们漂亮,而女性喜欢老一点的男性是因为他们成熟且有地位。
22、下观点符合一般情况的是( ):
A.男性只要有地位,他即使不漂亮也吸引女性
B.女性只要有地位,她即使不漂亮也吸引男性
C.没有地位的女性长相也不好,她依然吸引男性
D.没有地位的男性只要长相好,他依然吸引女性
▲熟悉性导致喜欢的最常见的现象就是面前已经谈到的曝光效应,某个人只要经常出现在你眼前,就能增加你对他的喜欢程度。当然,曝光效应也有限制:一开始对他的态度是喜欢或至少是中性时,见得越多才会越喜欢。如果一开始就讨厌对方,那么见得越多反而越讨厌。
23、假设将一些女生的照片呈现给它们本人及她的朋友看,这些照片有的是正常照片,有的是洗出它的负相(与镜中看到的相同),以下最有可能的到的结果为( ):
A.朋友们都喜欢
B.照片本人更喜欢正常照片
C.朋友们更喜欢镜中影象
D.照片本人更喜欢镜中影象
▲影响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包括三个:个人温暖、能力、外表的吸引力。
2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当人们对其他人有正性态度时便表现出温暖,而温暖的人较受欢迎。
B.有时候聪明的人较受欢迎,但有时候过于完美反而引起他人不舒服。
C.当表现优异者犯了一点小小的疏忽或失态时,就会比没有他毫无失误时更受欢迎。
D.人们最容易注意到的是他人的外表,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漂亮的人更招人喜爱。
▲在恋爱与婚姻关系中,人们有时候喜欢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反的人。Buss(1989)对37个文化群体的研究发现,在两性关系中男性喜欢年轻的女性,而女性却喜欢老一点的男性(西班牙除外)。Davis(1990)把这种现象叫做相貌换地位;男性喜欢年轻女性是因为他们漂亮,而女性喜欢老一点的男性是因为他们成熟且有地位。
25、以下观点符合不一般情况的是( ):
A.男性只要有地位,她即使不漂亮也吸引女性
B.男性有地位,又漂亮当然吸引女性
C.没有地位的女性,长相也不好,她依然吸引男性
D.没有地位的女性只要长相好,她依然吸引男性
▲人们是否喜欢某个人取决于人们和这个人交往时对成本及收益的评价,如果在与某个人的交往中,人们获得的收益大于成本,就会和他继续交往下去,并且对这种交往的评价也较高;如果在交往中付出多,收益少,交往有可能中断,对这种交往的评价也低。
26、人们所知觉到的一种关系的正性或负性程度取决于4个方面,以下不属于这4个方面之一的为( ):
A.自己在这种关系中所得到的收益
B.对自己应得到什么样的关系的预期
C.自己在这种关系中所花费的成本
D.对自己能够人建立好关系的预期
▲动物行为学家劳伦茨认为1、攻击本能对于所有的动物都是共有的,但除非有外部诱因引发,否则攻击行为不会发生2、攻击行为是动物种族生存的顺应行为,是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如动物掠食、争夺生存空间、配偶等
27、攻击行为是动物种族生存的顺应行为,是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这个观点是有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
A:弗洛依德 B:华生 C:劳伦茨 D:斯金纳
▲度是社会心理学的核心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心理学家对态度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得到了许多对生活有知道意义的结论.Freedman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28、根据你对态度概念的认识,下面不属于态度的心理成分的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思维成分 D.行为倾向成分
29、态度是一种稳定的内在心理倾向,但它也是可以测量的.常使用的测量方法有两种: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在直接测量中,不包括( )
A.自陈法 B.行为观察法
C.投射技术 D.问卷法
30、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评价性。以上文字是对( )的解释。
A.态度 B.归因
C.动机 D.利他
31、态度的三成分说是指态度包含三个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成分。态度的三成分说又指态度的( )
A P-O-X模式 B P=f(P,C)模式
C TIRO模式 D A-B-C模式
32、态度的改变模型是由( )等人提出的
A班杜拉 B凯尔曼
C米勒 D多拉德
33、对畏惧与态度转变关系的研究表明,( )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A低程度畏惧 B中等程度畏惧
C高等程度畏惧 D任何程度畏惧
34、海德提出的有关态度态度改变的理论,可简称为( )
A P-O-X模式 B P=f(P,C)模式
C TIRO模式 D A-B-C模式
35、社会交换理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 )
A诱因的强度 B回避动机
C趋向动机 D达到平衡状态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管理类 广东自考《社会心理学》练习题一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gd.com)
《广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