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自考《社会心理学(一)》高效试题及答案
编辑整理:广东自考网 发表时间:2020-12-08 11:55:43 【加入自考交流群】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广东自考《社会心理学(一)》高效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F.H.奥尔波特(1924)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 )的学科”。
A.社会心理 B.社会意识 C.社会知觉 D.社会知觉
2、勒温(1936)关于社会行为的公式B=f(P,E)中,E表示( )。
A.行为 B.个体 C.个体所处的情境 D.函数关系
3、社会心理是( )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A.社会认知 B.社会意识 C.社会规范 D.社会刺激
4、E.P.霍兰德(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顺序可划分为( )三个阶段。
A.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 B.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
C.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 D.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
5、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 )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观察 B.实验 C.思辨 D.归纳
6、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 )
A.统计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档案法
7、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
A.目的性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非暗示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8、观察学习所包含的过程有( )
A.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B.联想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
C.观察过程、学习过程、模仿过程、强化过程
D.模仿过程、外部强化过程、内部强化过程、巩固过程
9、关于社会交换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社会交换论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B.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
C.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
D.社会交换关系是建立在利益冲突基础上的人们的竞争性活动
10、“集体潜意识”概念是( )提出来的。
A.弗洛伊德 B.霍妮 C.沙利文 D.荣格
11、我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一种( )的机制。
A.继续社会化 B.终身社会化 C.早期社会化 D.再社会化
12、个体的全部社会化是以( )为条件的。
A.早期社会化 B.语言社会化 C.性别社会化 D.道德社会化
13、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 )、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A.社会地位 B.社会认知 C.社会情感 D.社会意识
14、作为老师,既需要权威者得角色,又需要是学生朋友的角色,这两种角色有时难以协调,这是( )。
A.角色内冲突 B.角色失调 C.角色不清 D.角色间冲突
1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
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社会自我
16、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 )
A.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B.从生理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C.从社会自我到生理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D.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生理自我
17、自尊是个体对其( )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A.社会角色 B.自我 C.成功失败 D.价值
18、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网络成为( )
A.图式 B.核心知识 C.框架 D.内隐认知
19、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成为( )
A.印象管理 B.印象形成 C.个体印象 D.个体信息
20、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
A.刻板印象 B.光环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2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表明,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 )对印象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A.信息内容 B.信息数量 C.信息顺序 D.信息真实性
22、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 )
A.特制印象 B.印象形成 C.光环效应 D.近因效应
23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 )
A.印象形成 B.第一印象 C.总体印象 D.刻板印象
24、人们形成总体印象时,参考的是各种品质的评价分值的总和,这是( )
A.简约模式 B.平均模式 C.加权模式 D.加法模式
25、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 )
A.印象定位 B.角色期待 C.基本规范 D.评价标准
26、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被称为( )
A.归因 B.探索 C.图式 D.评价
27、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这样的单方面的因素引起,而兼有两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 )
A.成败归因 B.稳定归因 C.综合归因 D.不可控归因
28、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一部分是可变的,另一部分是稳定的,如内因中人的( )是易变性因素。
A.情绪 B.人格 C.智力 D.能力
29、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Rotter)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 )有不同的解释。
A.控制点 B.内外因 C.稳定性 D.可控性
30、海德(1958)认为,人人们归因时,首先使用( )原则。
A.不变性 B.易变性 C.协变性 D.特异性
31、协变原则认为人们归因时如同科学家在科研中寻求规律,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 )协变。
A.共同性 B.一致性 C.特异性 D.规律性
32、个体在归因过程中,对有自我卷入的事情的解释,往往带有明显的( )倾向。
A.自我暴露 B.自我防卫 C.自我抬高 D.自我价值保护
33、一般来说,动机强度与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 )
A.U型曲线 B.倒U型曲线 C.线性关系 D.指数曲线
34、个体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心理倾向称为( )
A.亲合动机 B.成就动机 C.利他动机 D.优势动机
35、恐惧是现实危险引起的情绪体验,恐惧情绪越强烈,亲和倾向( )
A.越强 B.越弱 C.越稳定 D.越难预测
36、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的成就动机之间是( )的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很复杂
37、人的某种需要从未满足的状态转换到满足状态,并产生新的需要的过程称为( )
A.归因过程 B.定势过程 C.动机过程 D.转换过程
38、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称为( )
A.亲合动机 B.权利动机 C.亲社会动机 D.侵犯动机
39、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侵犯强度同目标受阻强度之间是( )的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很复杂
40、利他行为中有一现象称为“旁观者效应”,其意思是( )
A.他人在场有利于促进助人行为 B.他人在场対利他行为有负面影响
C.他人在场,会激励助人者 D.他人在场,使助人者体会到社会赞许,增进助人行为
41、他人在场,会影响助人行为。一般情况下,在场人数越多,助人行为( )
A.越少 B.越难预测 C.越多 D.越迅速增加
42、一般地说,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是协调一致的。在他们不协调时,( )往往占有主导地位,决定态度的基本趋向于行为倾向。
A.情感成分 B.行为清香成分 C.认知成分 D.动机成分
43、个体倾向于发展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这是态度的( )功能。
A.工具性 B.自我防御 C.认知 D.价值表现
44、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是态度的( )维度。
A.强度 B.外显度 C.方向 D.深度
45、对畏惧与态度转变关系的研究表明,( )信息能达到较好的说服效果
A.低程度的畏惧 B.中等程度的畏惧 C.高程度的畏惧 D.最高程度的畏惧
46、沟通信息的重复频率与说服效果呈( )的关系。
A.线性 B.U型曲线 C.随机 D.倒U型曲线
47、海德提出,人们在态度转变时,往往遵循( )
A.费力最小原则 B.符合需要原则 C.社会交换原则 D.道德原则
48、社会交换论认为态度改变的关键是()
A.诱因的强度 B.回避动机 C.达到平衡状态 D.趋向动机
49、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地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身体语言形式是()
A.目光 B.面部表情 C.姿势 D.空间距离
50、朋友之间交往的距离属于()距离
A.公众 B.社交 C.个人 D.亲密
51、信息的传递速度较快,群体成员的满意度较高,这种沟通网络是()
A.圆周式 B.轮式 C.全通道式 D.Y式
52、人际关系深度的一个敏感的“探测器”是()
A.自我暴露程度 B.好恶评价 C.情感卷入程度 D.亲密行为
53、基本的人际需要不包括()
A.包容需要 B.支配需要 C.感情需要 D.认知需要
54、根据安德森的研究,影响人际吸引的最重要的人格品质是()
A.智慧 B.真诚 C.热情 D.幽默
55、良好人际关系原则不包括()
A.交换性原则 B.平等性原则 C.强化原则 D.相互性原则
56、舒茨用三维理论解释群体的形成与群体的解体,提出了()
A.六种人际关系原则 B.群体整合原则 C.包容原则和情感原则 D.群体分解的控制原则
57、舒茨的三维理论用于解释群体的形成时,认为群体形成经过()
A.控制—情感—包容 B.包容—控制—情感 C.情感—控制—包容 D.情感—包容—控制58、人们在心理和行动方面的交流、交往、被称为()
A.人机互动 B.人际交往 C.人际喜欢 D.人际吸引
59、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是由()提出来的
A.费斯廷格 B.多伊奇 C.舒茨 D.李维奇
60、熟悉能增加喜欢的程度,但交往频率与喜欢程度的关系呈()
A.指数关系 B.线性关系 C.U型曲线 D.倒U型曲线
61、在他人作用下,引起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变化现象,称为()
A.印象管理 B.社会影响 C.人际吸引 D.互动
62、群体规模影响从众行为,研究表明,群体规模一般在()时,影响最大。
A.1人—3人 B.3人—4人 C.4人——6人 D.10人以上
63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叫()。
A.社会促进 B.利他 C.社会懈怠 D.从众
64、塔尔德在“模仿律”中指出,“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这被称为()。
A.结果律 B.几何级数律 C.下降律 D.先内后外律
65、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行为,这种现象叫()。
A.优势反应 B.模仿 C.社会感染 D.暗示
66、婚姻的主要动机不包括()。
A.经济 B.繁衍 C.爱情 D.学习
67、夫妻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属于()
A.主干家庭 B.核心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二、多选题:
68、孕育社会心理学的母体学科包括( )
A.社会学 B.生物学 C.文化人类学 D.心理学
69、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对社会心理学起了直接“催生”作用的重要学术思潮包括( )
A.德国的民族心理学 B.法国群众心理学 C.英国的本能心理学 D.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
70、社会心理学领域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的两位先驱是( )
A.特里普里特 B.墨菲 C.奥尔波特 D.莫德
71、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
A.价值中立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伦理原则 D.重复原则
72、属于精神分析轮的概念包括( )
A.生本能与死本能 B.本我、自我与超我 C.潜意识、前意识与意识 D.联想、强化与模仿
73、问卷构成的成分包括( )
A.指导语 B.问题及其备选答案 C.人口学记录 D.结束语
74、在社会学习论看,学习的机制主要有( )
A.联想 B.强化 C.暗示 D.模仿
75、霍曼斯(1961)社会交换论的基本观点体现在几个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命题上,这些命题包括( )
A.成功命题 B.剥夺—满足命题 C.价值命题 D.侵犯—赞同命题
76、关于社会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
A.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
B.社会化涉及社会及个体两个方面
C.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
D.成人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
77、教师的角色属于( )
A.成就角色 B.规定性角色 C.表现型角色 D.不自觉角色
78、角色扮演过程包含( )等阶段
A.角色期待 B.角色冲突 C.角色领悟 D.角色实践
79、自我的结构包括( )
A.物质自我 B.心里自我 C.社会自我 D.理想自我
80、社会知觉包括( )
A.行为原因 B.人际知觉 C.自我知觉 D.环境知觉
81、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 )作用
A.选择 B.引导 C.组合 D.解释
82、信息顺序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 )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光环效应
83、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个体归因时遵循的主要原则包括( )
A.不变性原则 B.折扣原则 C.情感一致性原则 D.协变原则
84、在行为的内因与外阴中均有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稳定性原因包括( )
A.人格特征 B.能力 C.天气 D.工作性质
85、根据凯莉的三维理论,个体在归因时需要了解的信息包括( )
A.规律性信息 B.特异性信息 C.共同性信息 D.一致性信息
86、社会动机的功能包括( )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功能
87、培养儿童成就动机应注意的问题包括( )
A.家庭教养方式 B.强调成就、追求成就的社会氛围
C.正确的价值观 D.社会化是否顺利进行
88、侵犯的构成要素包括( )
A.伤害行为 B.侵犯动机 C.敌意 D.社会评价
89、态度的功能主要包括()
A.工具性功能 B.自我防御功能 C.加之表现功能 D.认知功能
90.、根据凯尔曼的观点,态度形成包括()等阶段
A.内化 B.评价 C.服从 D.认同
91、态度转变理论包括()
A.平衡理论 B.任职失调论 C.社会交换论 D.精神分析论
92、认知失调论认为,认知失调可能的原因包括()
A.逻辑的矛盾 B.文化价值的冲突 C.观念的矛盾 D.新旧经验相悖
93、按信息流动方向,沟通可分为()
A.平行沟通 B.非正式沟通 C.上行沟通 D.下行沟通
94、一般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要经过的阶段包括()
A.定向阶段 B.情感探索阶段 C.情感交流阶段 D.稳定交往阶段
95、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遵循的原则包括()
A.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B.包容性原则 C.相互性原则 D、平等性原则
96、人际互动主要的形式包括()
A.竞争 B.利益冲突 C.合作 D.感情相容.
97、社会促进的效应包括()
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情感效应 D.光环效应
98、社会交换论者将爱情发展划分为()等阶段
A.取样与评估 B.互惠 C.承诺 D.制度化
99、夫妻之间的心理冲突包括()
A.需求不满 B.价值观念不一致 C.夫妻的性差异 D.远离的“自我”
100、一个典型的家庭生命周期包括()
A.形成 B.扩展 C.稳定 D.空巢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管理类 广东自考《社会心理学(一)》高效试题及答案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gd.com)
《广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