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5)
编辑整理:广东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7:06 【加入自考交流群】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基本概念
1,符号;2,信号;3,语言符号(包括特性);4,非语言符号(包括种类);5,编码;6,译码,7,可读性;8,抽绎
二、重点题
1,符号的编码与译码。
在传播过程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发送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要发送和接受信息,就得分别进行编码与译码(解码)。也就是说,符号的传递包括编码与译码两个环节。
2,符号编码与译码的中间性反应。
符号编码与译码中间性反应是指传播过程中,当接受者接收到符号之后,懂得这些符号,并把它们还原为讯息时所产生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处于译码与重新编码过程之间,从而具有“解释者”的功能。
作为中间性反应,一方面要解释还原以后的讯息的意义,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决定如何按照接受者的意愿重新进行编码。
“解释者的功能”对于传播者与接受者同样重要。
3,可读性对大众传媒(报纸,广播,电视)的不同要求。
报纸提高可读性:(1)提倡写短句;(2)少用简化专业名词;(3)用语要具体,多用常用词;(4)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
广播提高可读性:重视广播语言和音响的综合使用。广播语言多用口语。
电视提高可读性:以视觉感受为主,加强图像的直观作用和现场感,并配合使用口语直播形式。
4,从语义性角度看,语言的特性。
从语义学角度看,语言具有三个特性:(1)语言是静态的,客观实际是动态的;(2)语言是有限的,客观实际是无限的;(3)语言是抽译的。
第八章 传播媒介与有关理论
学习建议:本章是学习拉斯韦尔的五个W中的第三个W:通过甚么媒介。集中对传播媒介发展的过程,各种传播媒介的优缺点进行探讨。本章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本章的重点在于对麦克卢汉,英尼斯,梅罗维茨等三人的传播媒介的理论,这些理论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文字发明前
人类传播活动及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 文字发明与手抄传播
印刷传播媒介,大众传播时代
电子传播
本章知识脉络 大众传播媒介的特点与现状
麦克卢汉,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梅罗维茨的媒介理论
第一节 人类传播活动及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
一、基本概念
1,渠道;2,媒介;
二、重点题
人类传播活动及传播媒介的发展历史四阶段。
口头语言具有系统性和抽象性特征;
口头传播阶段 口头语言有时空局限性;
主要特点 此阶段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并行。
文字记录及其载体同书写文字的人分离。
手抄文字传播阶段
主要特点 信息复制慢,不能大量复制,
发展历史 机器可以大规模复制信息,使社会传播成为可能
印刷传播阶段 使文字信息传递到社会公众之中。
主要特点 信息流通的视觉通道受到重视。
克服时空限制,传播距离扩大;
1920年,美国KDKA广播电台,标志无线电广播事业的诞生
电子传播阶段 1936年,英国BBC建立第一座电视台;
主要特点 50年代出现彩色电视,60年代出现卫星电视。
第二节 各类大众传媒的特点和现状
一、基本概念
1,报刊;2,无线电;3,电视;
二、重点题
1,大众传媒的特点。
媒介 传 播 长 处 传 播 弱 势
报刊 1,信息容量大;2,保存信息力量强;3,受众选择主动性大。 1,时效性差;2,缺乏电视新闻的动感;3,要求读者有文化程度;
[1]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串讲笔记 2006年4月“传播学概论”串讲资料(5)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gd.com)
《广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