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古希腊教育思想
编辑整理:广东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8:26 【加入自考交流群】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以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教育思想为标志,希腊教育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青少年时期,苏格拉底继承父业,以雕刻为生。以后,他致力于讲学,在各种场合与人交谈、辩论,探讨政治、社会和道德问题,以这种方式培养了一批学生,其中包括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苏格拉底虽长期从教,但既没有开办过学校,也未写过任何著作。后人对其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他的学生(特别是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
(-)“智德统一”论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他提出的“智德统一”论。根据他的观点,人与宇宙万物一样,同是神的创造物,所不同的是,神不仅创造了人的肉体,而且为人安排了灵魂。人的一切知识、智慧和道德都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都是灵魂的属性。因此,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他认为、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才能趋善避恶。这即是说,有道德的行为之所以发生,首先是因为行为的发生者具有道德的知识,如果行为的发生者不具有道德的知识.便不可能作出道德的行为。基于此,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1]而在苏格拉底的思想中,知识就是智慧。所以,知识即美德也就意味着智慧即美德。
从“智德统一”的观念出发,苏格拉底进一步做出推论:因为美德即知识、智慧,而知识是可以通过教授、学习获得的,因此,通过传授或学习知识,也就获得了美德。在这个意义上,美德是可教的,是后天获得的。在苏格拉底所处的时期,提出智德统一、德行可教的主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否定了希腊传统的道德天赋的观念,否定了贵族阶级对道德的垄断,为民主政治的建立作了理论上的辩护,同时也高度强调了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在道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并把知识教育作为道德形成的基本途径,因而为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开了先河。
(二)“苏格拉底法”
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创制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法”。他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苏格拉底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1)苏格拉底讽刺。在这个步骤中,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诸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认识中所存在的错误、混乱和模糊。苏格拉底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步骤,因为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时,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也才有可能学习知识。(2)定义。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3)助产术。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苏格拉底曾说过,他自己虽然无知,但却能用辩论的方法帮助别人获得知识,正如他的母亲是助产士,虽年老不能生育,但能帮助别人生产一样。由于这个原因,“苏格拉底法”又被称作“产婆术”(或“助产术”)。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苏格拉底并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但他的教育主张直接影响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通过他们,对西方近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本世纪中叶,他所倡导的“苏格拉底法”仍为存在主义和现代人文主义教育家们所推崇。
二、柏拉国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柏拉图青少年时期曾学习文学、音乐和绘画,并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20岁后他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前后8年。苏格拉底去世后,他离开雅典,四处游历。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创办学园,授徒讲学,培养了包括亚里士多德在内的一大批学生。柏拉图一生写作了大量著作,《理想国》和《法律篇》是他的主要代表作。
(一)关于教育目的的论述
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一个基本特点是,把教育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这尤其反映在他对教育目的的论述上。
柏拉图生活在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由盛而衰的历史时期,这引起他的深入思考。他得出的结论是,要从根本上消除雅典社会当时存在的各种危机,只有两条途径:“除非正直的哲学家获得政治权力,或者城邦中拥有权力的人,由于某种奇迹,变成了真正的哲学家”[2]。
为什么要由哲学家统治国家,或者使统治者成为哲学家?在柏拉图看来,哲学以最高的善为对象,它是整个世界遵循的最高原则和所要实现的普遍目的。因此,哲学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学问,只有掌握了哲学的人才应成为统治者。正因如此,柏拉图把教育的最高目的归结为哲学家(或称做“哲学王”)的培养。
(二)关于教育内容的论述
在柏拉图看来,哲学家不仅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刻的洞察力,而且应当具有高尚的情操,因此,对哲学家的教育应当是广泛和多方面的。
柏拉图指出,哲学家首先应当具有美德。而在一切品德中,勇敢、智慧、节制和正义是最为重要的。他尤其强调统治者应当具有正义的美德,因为只有这样,统治者才能认识自己的天职,按照善的要求去管理国家,从而引导国家达到善。因此,在对哲学家的培养中,道德教育占有首要的地位。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还应当接受政治知识的教育。他把政治知识和艺术看做是编织“国家之布”的才能,认为只有具备这种才能,统治者才能够把国家的所有成员组织起来,并加以有效的控制、管理。
除此之外,柏拉图认为,一个要在未来统治国家的哲学家还必须受到广泛的知识教育,掌握广博的知识,形成洞察万物的理性。在其《理想国》和《法律篇》等著作中,柏拉图为哲学家的教育开列了众多的教学科目,其中包括:阅读、书写、体育、军事、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这后四项科目通常称为“四艺”或“后四艺”,它与智者倡导的“三艺”一起,构成了“七艺”)。柏拉图指出,这些科目虽然具有实用性(例如,算术有助于调兵布阵,几何学有利于军队的调遣和行军作战,等等),但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在训练思维、发展理性、丰富想象力和培养记忆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所有科目中,柏拉图最为重视的是哲学(辩证法)。他认为,辩证法的作用在于教人“达到每一事物的本质”,能够“靠思想本身理解善者的本质”,从而到达“可理知事物的顶峰”。[3]因而,辩证法的教育是国家统治者、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必备的教育。只有接受辩证法的训练,才能理解国家的普遍原则,才能成为哲学家。
(三)关于教育制度的设想
正因为柏拉图把他理想的国家建立在哲学家培养的基础上,所以,他反对雅典原有的私人办学的传统,主张国家应把教育事务当做头等大事,由国家管理和监督一切教育机构,并且审慎地选拔负责教育事务的官员,把它作为国家最高职务中最重要的职务。为此,他精心设计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国立学校教育体制。
根据柏拉图的观点,公民的子女为国家所有,由国家负责其养育和教育。他主张,公民子女从出生到3岁,就由经过挑选的女仆照顾,由国家最优秀的公民进行教育。从3-6岁,儿童被送到附设在神庙的儿童游戏场所,由国家委派的女公民负责教育。6岁以后,男女儿童分别进入国立初级学校,学习初步的读、写、算和音乐知识,同时接受军事体育训练。这一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情感教育。从17-20岁,为意志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进入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进一步的军事体育训练,同时学习算术、几何学、天文学、音乐理论等。从22-30岁,为理智教育阶段。按照柏拉图的设想,只有少数具有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生,才能进入到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理论知识(主要是“四艺”和哲学)的传授,发展学生的理智。在这个阶段之后,极少数天赋优异的学生继续学习、研究哲学,到35岁出任国家的重要官职。个别在哲学上有高深造诣的学生,则进一步接受考验,到50岁时,成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完整教育理论体系的教育家,他的《理想国》及他的教育思想对西方社会和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亚里土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前367年后,他师从柏拉图,在柏拉图的学园学习和从事教学工作长达20年。前343年,他担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家庭教师。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在雅典创办学园(通常称为吕克昂学园),招生授徒、著书立说,前后几十余年。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他一生著述非常丰富,涉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物理学、逻辑学、植物学、文学,等等。他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政治学》和《伦理学》等著作中。
(一)论教育与城邦的关系
与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非常强调教育与城邦(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他认为,由于公民都将参与城邦的各项事务,因而,公民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城邦的安危兴衰,决定了城邦的命运。他指出,所有的公民都应该有好公民的品德,只有这样,城邦才能成为最优良的城邦。正因如此,城邦的“立法者”(即统治者)应当把青少年的教育当做首要的工作,当做国家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面。为此,他反对雅典私人办学的传统,反对让教学游离于国家的控制之外。他认为,国家应使教育成为公共事务,由国家承担管理、监督的责任,并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使所有公民都接受同一的教育,以形成共同的公民意识。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强调,城邦应成为全体公民的惟一的教育者。
在论述教育与城邦的关系时,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他认为,在共和政体下,法治是国家管理的基本手段。因此,必须使全体公民都了解法律,从而服从法律。亚里士多德指出,服从法律的习惯是需要经过长期培养的,这就需要教育发挥其作用。在强调教育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的同时,他又主张,教育应当由国家在法律中加以规定。这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对教育与法律关系的论述。
(二)论和谐教育
以其灵魂学说为基础,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关于和谐教育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有三个组成部分,即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植物灵魂是灵魂中最低级的部分,它主要表现为速养、繁殖等生理方面;动物灵魂高于植物灵魂,它主要表现为本能、情感、欲望等方面;理性灵魂是灵魂中最高级的部分,它主要表现为认识、思维。他认为,在人的发展和教育中,这三个组成部分都应加以充分考虑,不可偏废。与灵魂三个组成部分相对应的教育分别是:体育、德育、智育和美育。他指出,只有通过这种多方面的教育,儿童的身心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亚里士多德把这种和谐教育的思想与他提出的儿童年龄分期相结合,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顺序。他认为,儿童的成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不同的阶段中,儿童成长的重心不同,因而教育的重点也有所区别。0-7岁为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儿童成长的关键是身体的发育,教育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的养护,为此,一方面应注意儿童的营养,另一方面则应使儿童加强身体锻炼。7-14岁为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儿童发展以道德发展和初步的理性发展为中心,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和初步的读、写、算等知识技能的教育。14-21岁为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儿童理性的发展成为核心,教育的任务是通过哲学等学科的教育,发展儿童的理性。
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儿童年龄分期,并强调教育应遵循儿童自然发展顺序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对欧美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论自由教育
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他提出的自由教育理论。他认为,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特性在于人具有理性。人只有充分运用和发展其理性,才能真正实现自我。同样,人的教育也应当以充分发展人的理性为根本目的。这种教育才是自由人(即作城邦公民)所应接受的教育。
他指出,自由教育的实施需要两个基本条件:(1)闲暇。他认为,只有当自由人无需为生计奔波、操劳,具备足够的闲暇时间,才有可能不去从事各种“贱业”,以免损害心灵。也只有如此,自由人才能专心从事崇高的“沉思”活动,为心灵的发展而运用理性。(2)自由学科。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不具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自由学科,才是自由人应当学习的知识。所谓自由学科,包括读、写、算、体操、哲学等。
概括地说,亚里士多德自由教育理论的核心是:自由教育是惟一适合自由人的教育,它的根本目的不是进行职业准备,而是促进人的各种高级能力和理性的发展;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基本内容,并且应避免机械的、专业化的训练。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对西欧文艺复兴以后1000多年间的教育发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并一直持续到本世纪。20世纪30年代以来先后出现的永恒主义、新托马斯主义等流派的思想都受到亚里士多德的重要影啊。
[1] 《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1卷,496页,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苗雨田主编:《古希腊哲学》,236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3]柏拉图:《理想国》,291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历史类 中外教育简史学习笔记 古希腊教育思想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gd.com)
《广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