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16(北师大)
编辑整理:广东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7:23 【加入自考交流群】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一、九叶诗派的创作:40年代后期出现,在3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诗歌流派,又称为新现代主义诗派。“九叶诗派”是在80年代确立的名称,是西南联大一群校园诗人,特别是在1948年9位年轻诗人在上海《现代新诗》杂志上共同发表诗歌作品和理论主张,他们具有共同的风格和审美追求。代表诗人有穆旦、辛笛、陈敬容、郑敏、袁可嘉等,他们的风格与追求主要表现在:
首先,他们特别注意诗歌本身的价值,在现代新诗的发展过程中,他们把对“纯诗”的追求提高到一个新的境地,诚如辛笛所讲:“我的诗宁愿让一位读者读一千遍,也不愿让一千个读者读一遍”。他们坚持文学本身的价值和独立传统,但并未丢弃现实,而是在艺术和现实之间求得一种平衡。
第二,他们追求个人与时代社会的融合,特别强调诗人的深刻的思考,认为一个诗人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即必须以血肉的感情来诉说思想的本质,首先是思想自己,然后是思想与一切社会历史生活的严肃的联系,在诗歌中既要有深切的、深沉的个人投掷,又要有全局的把握和超越的目光。
第三,特别强调诗歌感受的真实性和深刻性,无论听觉、视觉、内在、外在都应真实、深刻,“现代的诗更应着重于人性和科学的真实,现代诗要扎根在现实中,又不要被现实绑住”。
二、穆旦是九叶诗人中影响最大的一位,在天津南开中学时开始诗歌创作,在清华大学外文系比较多地接触到现代派作品。抗战的爆发使他更接近现实、接近社会,在作品中透出更多的民族气息和泥土气息,特别是在西南联大时,特别受到外国现代派诗人燕卜荪教授(英国)的影响。穆旦先后出版过三本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
穆旦首先特别注重从思想上开掘诗的内容,知性(相对于感性)成份较重,是感情煎煮思想的产物(课本P.192),是苦苦思索、通过各种亲身感受而升华为思想,比较内向、厚重、深沉。
其次,他的诗又不是纯内向的,有一种由内向外放射的特点,是对生活的概括。因此,穆旦的诗既热烈又冷漠。例如《赞美》。
第三,穆旦有着非常敏感的气质,这种敏感首先是针对自己,他的内心世界非常复杂,相当一部分诗歌是非常细腻地审视自身的内在的状态,他的诗是折磨自己又折磨别人,痛苦的、焦虑的、永远难以平衡的矛盾的心态,在诗歌中不断强调的自我破碎的、幻灭的、难以把握的……(此处未记全),他不仅用头脑思考,而且还用身体思考,其诗歌给人一种很强的肉体的感觉。例如《诗八首》有大量的官能的形象,是肉体和思想的结合。还有《冬》……(此处未记全)。
最后,他注重诗歌形象的现代生活化,注重自身独特的。
穆旦诗歌最主要的不足是由于过于强调思想存在,诗作免不了在比较抽象的现象,由于他的诗是对现实生活的表现,所以缺乏某种含蓄。
穆旦以及九叶诗人的诗在40年代显示了中国新诗一种新的发展和超越,明显地与五四以来新诗的传统诗情、诗意不同,首先注重新鲜的感觉和新颖的思想,以此代替以往诗歌中某种模糊不清的诗意;在诗歌的形象性、语言上、韵律和格式上都和以往的诗歌有所区别:九叶诗派经历了五四以来的白话自由体诗歌、早期象征主义诗歌、新格律诗歌、3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以及以艾青为代表的散文体新诗创作,九叶诗派有所跨越,有所推进,在朦胧和清晰之间、在感情和思想之间、在个人与时代之间寻求一种新的平衡,达到一种新的境界。
三、陈白尘的讽刺喜剧创作。(课本P.205)
陈白尘的《升官图》把中国的讽刺喜剧创作推向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高潮。
首先,这部剧采用奇特的构思,达到了一种特殊的效果,主要表现为陈白尘巧妙地把内容、时间向前推到民国初年,同时,利用两个强盗所做的梦作为戏剧的情节加以表现,但是使人看到的就是40年代的社会现实,显示出荒诞与真实、梦境与现实的有机统一,真真假假,假中有真。
其次,主要塑造的都是反面人物,描绘了一幅百丑图。但作者并未把反面人物脸谱化、简单化,特别是未加以丑化,而是让演员严肃认真地扮演滑稽的角色。
第三,语言方面运用大量的反语和潜台词,以讽刺和夸张的手法构造出一种喜剧的气氛。
总之,陈白尘
[1]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历史类 2007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16(北师大)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gd.com)
《广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