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红楼梦研究笔记
编辑整理:广东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8:57 【加入自考交流群】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一讲
一、《红楼梦》是最富弹性的一本书,能给不同思想修养的、文化水平、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的人以不同层次的享受,譬如日月,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二、曹雪芹是最善于从优秀古典文学中汲取积极营养的作家,他几乎把历代文化精华,各类文学艺术的技巧一起抓在手里,自然纯熟地融化在艺术形象的创造中。
例:
司棋(第60、71、74、92回)-《上邪》,自由恋爱
贾芸(第24回)-《战国策。秦策》的苏秦
三、《红楼梦》是本问世以来经历最复杂的书。(红学史,200年)或被严刑禁止,或被阉割屠尸;有人奢谈风月繁华,以突出它的色空梦幻,有人进行繁琐考证加以附会穿凿、续貂学步,名目繁多。但真正有价值的作品是歪曲禁止不了的,它受到古今中外读者的热爱和推崇,近年来在马列主义的引导下取得了更为重要的进展。
续书:
《续红楼梦》、《后红楼梦》、《红楼后梦》、《红楼重梦》、《红楼复梦》、《红楼再梦》、《红楼幻梦》、《红楼圆梦》……共25种。主题:有情人终成眷属,“非借尸还魂即冥中另配,必令生旦当场团圆才肯放手。”(鲁迅《坟》)此类还有《红楼梦补。序》等
红学史:
旧红学-索隐派,代表人物蔡元培
求索本书所隐之事,即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认为爱情掩盖了政治(如说顺治和董鄂妃、雍正夺帝、康熙朝政治〈蔡元培〉-吊明之王、揭清之失。影射纳兰明珠)
新红学-考证派,代表人物胡适
胡适用《满洲八旗氏族通谱》与红楼世系对比,证明曹雪芹就是贾宝玉,《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这样大大缩小了《红楼梦》的社会意义和典型意义。
胡适的贡献:1、认为《红楼梦》于作者生活经历家世兴衰有密切关系。2、提供了几种很有价值的脂评本。3、提出后40回并非出于曹雪芹。4、提供了曹雪芹三友:敦敏、敦诚、张宜泉。
“爱其者欲其生,恨其着欲其死。”:
恨者-《庸闲斋笔记》“淫书以此为最”;《一亭考古杂记》
爱者-乱钻牛角尖
四、《红楼梦》是本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最好的书,艺术成就与其称为宝库,不如尊为土壤,有不尽的再生力量。
五、《红楼梦》越来越多地获得世界各国人民的欣赏和赞誉,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据不完全统计,被翻译成23种文字,有40多个版本,是第一流的珍品,应传遍环宇。
六、《红楼梦》所激发的爱国热情和反封建思想是海峡两岸的共同语言。“进行学术交流,以《红楼梦》为最好。”(茅盾)
第二讲
一、改编为电视、电影
1、改编为电影电视不能放开名著本身所具有的为几代人所承认的艺术韵味
2、打破原著的均势重新布局才能完成转换工程,让名著在新的文学式样里获得新的生命力。
3、必须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要求。
4、反映古人是为了今人,必须注意现代意识的渗透和强化,对于时代脉搏和群众要求有所了解。
二、《红楼梦》对传统思想和写法的打破
1、曹雪芹反对题材的因袭,《红楼梦》艺术地再现了18世纪广阔的社会生活,题材丰富、深刻、宽广的程度,不能不数曹雪芹为前无古人。他对那个生活的爱情问题、婚姻问题、妇女问题、道德法律、思想艺术、文化宗教等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接触,并给予了艺术的判决。
例:
大到皇帝:表面说是“主孝纯仁,体天格物”(第16回),实质是任用小人:如反面人物贾雨村(第1、4回)断案、护官符、升军机参赞朝纲;霸道,离散天下之子女:如贾元春(第18回)省亲,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牺牲才貌为贾家换来金护官符。
小到吃茶:如小红倒茶(第24回),小红想方设法让贾宝玉看见图一出头,“才之屈伸,可以通于国家用人之理。”(江顺怡《红楼梦杂记》)
2、全书对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做了前所未有的艺术解剖,令人信服的揭示了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反映了封建社会各个侧面,包括政治压迫、经济盘剥、奴役与抗争,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明争暗斗,如兄弟相阋、姑嫂斗法等,同时也指出新生力量的可贵及惨遭毁灭的痛惜。
例:
秦可卿:她第一个引诱了贾宝玉(第5回);生病时,用冷淡的笔写丈夫贾蓉,热情的笔写公公贾珍;死后(第13回),贾珍痛哭不止,极不正常。反映出封建社会的腐败和压迫性。
奢侈:穷奢极欲,如:吃螃蟹(第38回)、贾母生日(第71回),花钱如流水;翡翠盘子(第40回)是寻常物,常用进口货;芳官吃顿饭(第72回)就很耗费。
3、作者善于从表面看来极平常的生活现象背后,展示不平常的意义,笔锋直指封活社会的本质问题,穿透力强,艺术效果大,那些经作者艺术提炼后写出的家庭琐事,都和主题有联系,产生因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艺术效果。
例:
金钏儿跳井后其母的态度(第33回),她没在封建统治的长期麻醉下觉醒,丧失了复仇的本性。
贾母生日(第71回),尤氏说的平儿眼圈一红,作者饱含深意的笔教导人去细细体会生活,掂量人们的感情的份量。
4、全书对妇女命运、爱情、婚姻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作家如此理解女性的灵魂、曹雪芹敢于肯定生活中的美好和光明,甚至打出女尊男卑的旗帜,表现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勇气。
例:
紫鹃:高尚、智慧、热情、激进、高洁、勇敢、无私、娴雅,耽心节虑为他人;作者多写她心灵而少外貌,唯一一次也是素净打扮(第57回);她送小手炉(第8回)、批评林黛玉(第29回)、试玉(第57回)等都写出她一心为别人。
5、在反封建这一主题的深度和广度上,从来没有出现过想《红楼梦》那么高的水平,《红楼梦》在思想上同封建制度、精神道德、文化传统、习惯势力等方面根本性的冲突,他对那一时代的批判带有近代民主主义的色彩。
⑴、《红楼梦》爱情悲剧故事直到“五。四”运动所反对的,还是冲破婚姻家庭、要求个性解放。曹雪芹死后爆发的白莲教起义,直到太平天国,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保护妇女、尊重女权、妇女参政等寄予解放妇女的新思想。《红楼梦》与太平天国先后同在一个历史阶段出现,曹雪芹更先更早反映了革命的某些本质方面。
⑵、《红楼梦》反映了封建社会崩溃前期低沉的悲剧的时代气息,腐朽的事物已为人厌弃,而新的生活道德尚未提出,曹雪芹感到无路可走,因此《红楼梦》中充满了痛苦的声音。贾宝玉反对仕途经济,又毁僧傍道,又到佛教、道教中找精神寄托,好似盲人夜行,处处碰壁,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想挣脱传统的约束捆绑,而又找不到新的生活道路的烦躁心情。
⑶、《水浒传》的暴动把社会的罪恶归结到贪官污吏,没有反对封建制度。贾宝玉没有坐过囚车,把他逼上精神梁山的是归结制度。贾宝玉反对的内涵超过了《水浒传》,功名富贵、娇妻美妾都被他抛弃,对封建制度流露出彻底的决裂。
6、《红楼梦》充满了美学的光辉,曹雪芹以他的美学理想和审美识力塑造人物形象和他们的精神世界,启迪人的智慧,提高人的情操,开拓热的视野,使人获得审美的愉悦
例:
袭人、晴雯、秋纹的对话(第37回),现出秋纹性格:见识浅、易满足、自尊心不强、又自得其乐。
7、曹雪芹打破了大量流行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的小说模式,他对公式化概念化提出尖锐的批评,《红楼梦》形象地独标出它的风格和见地。
才子佳人优秀如《西厢记》《梁祝》《白蛇传》都不象《红楼梦》悲剧中的遗憾,林黛玉是怀着深深的恨离开人世的。
8、曹雪芹坚苦卓绝地从事写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没有一个作家可以与之相比,累遭巨变的打击、无盐无米的忧愁、传统文学的偏见、不被理解的寂寞,凡此种种都可以窒息文学的天才,但他以坚韧的毅力写作,是一个不惜牺牲自己生命写作的作家。
第三讲(曹学)
一、曹学的来历
1、余英时提出,为批评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的“人物考”(证明曹家就是贾家)、“曹雪芹的生平和红楼年表”(证明曹雪芹就是贾宝玉)
2、“五。四”后的红学家基本上都是曹学家。
3、1984年12月18日,在北京成立曹雪芹研究学会,研究他的生平、思想、著作,特别是他最后一段生活。
4、一部伟大的著作如果不与作者的家世生平联系起来考察,就不能作出科学的评价,所以作家研究必然成为作品研究并行不悖的部分,而又拥有自己的独立性,曹学是红学的姊妹学科。
二、曹学发展的历程
历来研究中光曹雪芹的身份就有七八种之多,如举人、孝廉、幕客、老贡生、侍卫、内务府堂主事、逆犯的后裔等
1、胡适。他是第一个研究曹学的,20世纪20年代初发表《红楼梦考证》,对曹雪芹研究有不可抹杀的意义。他在顾颉刚的协助下浏览、发掘、爬梳、比勘了大量的清人笔记、专著、地方志,找到不少资料,得出六个结论:
⑴《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⑵曹雪芹为汉军正白旗人,曹寅之孙,曹頫之子,生于极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后,过着极贫困的生活,多才多艺,因为不得志,流于纵酒放浪。
⑶曹寅死于康熙51年,曹雪芹大概生于此时或稍晚。
⑷曹家极盛时曾接驾四次,以后逐渐衰败,被抄没。
⑸《红楼梦》是曹家倾家荡产后在贫困中所作,约乾隆30年左右成书,未写完曹雪芹去世。
⑹《红楼梦》是不隐去真事的自叙,里面的真假宝玉都是曹雪芹的化身,甄贾两府都是曹家,曹雪芹从一个幻影才成一个真实人物,开始约略知道他的家世生平、交游、思想性格、艺术修养等。
2、周汝昌。20世纪50年代写《红楼梦新证》。弊病是把历史上的曹家和小说中的贾家完全等同起来。但他从浩瀚的诗文集、志书、宫廷档案、墓志铭中钩稽摘录了几十倍几百倍于胡适的资料,对曹家的世系、曹寅的一生和几门亲戚的荣枯盛衰等方面有所发现、进展,《曹雪芹小传》填补了文学史的空白。
3、吴思裕。搜集、整理了曹雪芹的传闻,写了《有关曹雪芹十种》、《曹雪芹丛考》。
4、吴世昌。对曹家家世方面做了新的探索,写了《红楼梦探源》、《红楼梦探源外编》。
5、冯其庸。《曹雪芹家世新考》,对操雪芹的籍贯和世系做了研究。
6、1962—1964年曹雪芹诞辰200年时,讨论他的生卒,足足两年没有结论,但红学盛行起来。
三、研究曹学的原则
1、力求简要,避免烦琐考证。
2、曹学应有助于《红楼梦》的社会意义。
四、《红楼梦》是什么时候写的。
假设曹雪芹生于1715年而卒于1764年,其友张宜泉《春柳堂诗稿》中有一句话:“其人素性放达,好饮,由善诗画,年近五旬而卒。”活到49岁。
《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甲戌是1754年,曹雪芹已在“悼红轩中批阅十载”,所以是26—29岁之间写完《红楼梦》。
如此年轻,与时代、家庭和个人禀赋有关,曹雪芹思想是先进敏锐的,才识是渊博的,是时代、家庭、个人三方面的统一才促成一个天才的成长。
五、曹雪芹的名、字、号
张宜泉说曹雪芹“姓曹,名霑,字梦阮,号芹溪居士。”
“雪芹”来源于“园父初挑雪底芹”(苏辙《新春》),表高洁。
现在认为姓曹名霑,字芹圃,号雪芹、芹溪。
六、祖籍与家世
1、祖籍辽阳,后加入旗籍,为满洲正白旗的包衣。
内务府由上三旗包衣主管,包括盐政、织造等。包衣阶层在统治阶级内部是受压迫者,在外部却是压迫者,一方面身份至微至贱,一方面是“呼吸通帝座”。曹家是搞盐政的。
2、曹家始祖曹事选,原籍东北铁陵卫至辽阳一带,明万历47年为满洲军队俘虏,属多尔衮之下的正白旗。
3、曹雪芹是谁的儿子
曹家人丁不旺,寿亦不永,每每单传。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曹玺-曹寅-曹颙
-曹宣-曹頫
4、生卒年
死于乾隆27年(1763)壬午或28年(1764)癸未。
从“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全尝哭芹泪亦待尽”(畸笏叟),认为是壬午。〈两种标点,也可认为是癸未〉
从敦敏敦诚的诗,认为是癸未。
5、富贵从何而来
明末清初对保姆很看重,曹玺夫人孙氏是康熙的看妈,曹寅进宫做康熙伴读,曹玺为江宁织造,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织造府,曹寅也是江宁织造。
败落原因是雍正夺帝,怀恨曹寅,抄家后曹雪芹回北京。
第四讲(主题)
一、主题有罕见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是以前人认为是神秘的东西。其实主题是作家从生活中选择而借形象表达给别人的东西,是孕育在体验中的东西,是作家寓于作品中的主旨,是不以读者和评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眼光而种种。”(鲁迅《梁外梁。降洞花之小引》)“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大多数人认同封建家族衰亡史之说。
二、《红楼梦》是康雍乾统治时期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以宝黛爱情为主要线索,通过对荣宁二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复杂的社会矛盾,包括主子与奴隶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封建正统思想和反封建思想的矛盾、甚至接触到了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以及当时仍存在的民族矛盾,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表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痛绝只情,以及他向往自由的幻想和理想,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历史价值。
1、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主题。
持这重观点者认为这本书反映了18世纪中叶,封建末世的诸种社会矛盾以及虚伪吃人的封建礼教、男女不同的封建标准、误尽人才的科举制度,都真实地艺术地反映了极为深广的社会生活。荣宁二府宛然封建政权的缩影,通过贾家由盛而衰的过程,揭露出封建统治阶级反动的本质,显示出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
⑴典型环境的描写。
用俗谚反映四大家族一荣俱蓉一损俱损的事实,四大家族上通朝廷、下接州府,盘根错节,既有世袭的官爵,又占有大量的土地,而且经商放高利贷,这样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三位一体的剥削集团,它的兴衰变化也可以看成封建社会的缩影。
例:
贾雨村(第4回)是结构上的线索人物,又是封建社会恶吏的代表,把封建社会的吏治高度集中地展现出来,他的出现对典型环境的揭露和批判都极为深刻。
⑵“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第2回)的后继无人之虞。
这句话是点睛之笔,标志着荣宁二府后继无人,在政治上发生了严重危机。作者写了18世纪贵族阶级毁掉的一代,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每时每刻在挖封建社会的墙角,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写了老爷少爷们的丑恶本质,说明他们已失去任何发展的前途。
例:
贾赦要讨鸳鸯做妾(第46回),卑鄙霸道,鸳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⑶二府的经济危机:“外面的架子未倒,内囊却出来了。”
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往往是同时发生的,《红楼梦》用大量篇幅揭露造成经济危机的挥霍和奢华,省俭和剥削阶级本质是绝缘的,他们需要用物质上的贪欲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政治危机和精神危机互相影响、恶性循环,从而加速灭亡。
⑷内部矛盾。
伴随着经济危机而来的还有统治集团内部无休无止的矛盾和各派系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这些矛盾甚至是不可调和的,虚伪的封建家庭的宗法伦常关系早已被剥削阶级个人的利害关系所取代。
例:
探春的两段话(第74、75回),她十分关注家庭兴亡,看到了衰亡起于内部。
各种矛盾:
父子:贾赦和贾琏、贾政和贾宝玉
母子:贾母和贾赦
母女:赵姨娘和探春
父女:贾赦和迎春
婆媳:刑夫人和凤姐
夫妻:贾琏和凤姐
兄弟:贾宝玉和贾环
妻妾:王夫人和赵姨娘
《红楼梦》把这些矛盾写得深刻而形象化。
例:
(第72回)有五种矛盾:夫妻矛盾、妻妾矛盾、主奴矛盾、奴才与奴才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大鱼吃小鱼的矛盾。
⑸《红楼梦》还反映了复杂的社会矛盾。
四大家族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是置之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作者把贾家的生活和社会存在的诸种固有的矛盾交织在一起,看起来写一个大家族,事实上是写了整个社会,反映了整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①农民和地主的矛盾,真实深刻形象具体。
例:
(第49—53回)从雪中时装写起,到雪中饮食烧烤,少爷小姐们都不知道钱是从多少人的辛苦中那里剥削来的。
《红楼梦》的可贵处在于它曲折巧妙地触及到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类矛盾在《红楼梦》中不占主要地位,不是曹雪芹着力反映的,作者完全可以不亿接触这些,但《红楼梦》的确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血汗是封建统治阶级挥霍享受的主要来源。
②主奴矛盾。
《红楼梦》塑造了一系列聪明机智富有个性而敢于抗争的奴隶们的光辉形象,热情歌颂了被压迫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他们可贵的精神品质。
例:
香菱学诗(第48回),这是不被礼教允许的。
③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和市民的矛盾。
薛家就是用着内(上奴下巾)钱粮采办杂货的大皇商,是大规模的高利贷者。王熙凤挪用公款放高利贷(第39回)。这些剥削对市民、农民的压迫都很重,损失极大,连冯渊(第2回)、石呆子(第48回)之类的小乡宦都家破人亡,劳动人民就可想而知了。
例:
刑岫烟当衣服(第57回)。
④以贾宝玉为代表的初步民主思想和封建思想的矛盾。
《红楼梦》对封建统治内部的描写是艺术创造的重心所在,若扔掉着一点,《红楼梦》的价值和惊心动魄之处将大为减色,曹雪芹把这几种矛盾交织起来,错综复杂又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他写了封建大家族的衰亡,但并没有局限于一个家庭,而是和史、王、薛及江南甄家联系起来写,揭示了极为广阔的生活面,反映了必然走向衰亡的本质及规律。
2、理治说
3、主题流动说
主题是社会的思潮和作品内容相结合的产物,最容易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文学诸要素中最活跃的成分。
第五讲(林黛玉)
一、曹雪芹所塑造的众多才小善微的女儿似乎都与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有关,他把善良刚直、含蓄深沉、洒脱豪放等优秀品格给予了所喜爱的人物,这是一种长期积累之后、朝夕揣摩之中的豁然领悟,聚集起来成了林黛玉等众多女子形象。她们不仅是天地山川精华灵秀之所衷,而且是渊源流长的文化传统的积累,作家个人强烈之感受,三者融为一体之后的再生。
二、曹雪芹把林黛玉介绍到这个世界中来时,可以说集中了他所有的才华和智慧,用优选法把封建时代文人蔑视权贵敢于抗争的精神、聪颖俊逸、高雅倜傥等为人所称道的难能可贵的品格气质集中起来,把封建文人所擅长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艺术都调动起来,完成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林黛玉。
1、贾宝玉和林黛玉身上那点民主的东西,不管怎样微弱,总是新的东西,是可贵的。
说贾宝玉叛逆是过奖了,至多是内心的不满和行动的逃避,他对自己生活的时代并不了解,也没有深入了解的愿望和要求。
2、林黛玉性格发展三阶段:第一阶段-可厌;第二阶段-怨而不逆;第三阶段-在叛逆的道路上找到了方向。她就是这样进入叛逆性格的。
3、林黛玉的塑造,作者写了一个活的人、活的性格,富有典型意义的性格。她渗透着我国民族的心理气质和文学的优秀传统,性格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的种种富有魅力的特征,以及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高尚的精神境界,她是文化性格的完美的样式,引起历代无数人的共鸣。
三、横剖纵断的写作方法
横剖就是在社会联系中写一个人,作到主导面和多侧面相结合。林黛玉的性格主导面:自卑、敏感、天真、热情、任性。
纵断是在矛盾运动中写人,做到稳定性和发展性相结合。曹雪芹打破了简单化凝固化的刻画人物的传统弊病,对人物的性格进行纵横开掘,塑造了这样一个典型形象。
例:
初到贾府很小心(第3回),周瑞家的送宫花时(第7回)就骄傲起来了,到薛宝钗过生日(第22回),慢慢感受到了环境的阴冷。
四、肖像和出场
出场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的时隐时现的进行着,到了贾府之后才从贾宝玉的眼中完成了出场的描写。
肖像的描写是突出重点,没有面面俱到处处落墨,作者抓到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特征,而且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地和创作的空间,是作者融化了传统文化中诗和画的笔意创造出来的,写法的打破反映思想的打破,这一写法给后世留下不可估量的影响。
特点:
绝法形摹,笔少话多,虚实结合,虚多实少。
例:
笼烟眉、似喜非喜的含情目,全用虚笔。(第19、20、22、30回)
五、以落花自喻
落花说明只能任人践踏而不能由自己主宰的命运,在封建私有制的土地上,所栽培的一切精神文明都是绞杀灵魂的绳索,越是身处逆境,越能不屈地反抗,越是被人践踏,越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是林黛玉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秉承的气概,于是无奴颜媚骨的林黛玉征服了无数的古人今人。
六、纯情
不失赤子之心、纯真之情,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性格的特征,林黛玉的纯情是一种没有被封建社会所玷污的高尚的感情,一切根据个性的好恶,毫无顾虑地率意而行,没有任何伪饰,也没有半点的掩盖,心中所说又是别人不肯说的生活中的真相,也是林黛玉独具魅力的原因之一。
例:
(第17回)孤峰独秀,(第45回)宝玉夜探
七、诗人林黛玉
林黛玉没有那个社会所需要的德,却有那个社会不需要的才,封建时代,精神越丰富就越痛苦,越高尚就越不幸福,几乎没有一个天才不是带着忧伤痛苦走完一生的,林黛玉瘦弱的肩上正背负着几千年来伟大的孤独和寂寞,而“冷月葬诗魂”正寒森森地唱出她的人生归宿。
八、林黛玉的爱情
曹雪芹把古往今来各式各样惊心动魄的爱情消化之后,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封建社会少男少女的独特表达方式。曹雪芹把它写成了悲剧。
例:
无法倾诉的痛苦(第29会),宝玉挨打(第33回)
九、黛玉之死
林黛玉象一片落花落到了人生的风暴中,她的死是人世永恒的遗恨,她的悲剧是性格与时代的矛盾所造成的,黛玉之死是作者对女性的理解扩大到对当时社会的全面的观照,寄托着作者对封建社会的认识和批判。
例:
贾府需要能相夫教子的媳妇(第89回),焚稿(第96、97回),笑对生的绝望对死的蔑视。
第六讲(贾宝玉)
曹雪芹创造了贾宝玉,以他特有的文学魅力,走到世界文学不朽形象的最前面,以一种天然的神韵令万众倾倒。这一形象之所以可贵是因为不能模仿,无法因袭,他是作者用智慧、才华、眼泪、心血孕育诞生的典型,贾宝玉身上体现了作者全部人生和全部的理想。
一、肖像与出场
出场:贾宝玉的出场是在一片惊奇、误解、嫌憎、传闻和议论所造成的悬念中出场的,在还没出场就造成这么多悬念的,在《红楼梦》中没有第二个人。
肖像:作者浓墨重彩地写他的外貌、神情、体态、气质和服饰,是生动的现实主义艺术杰作。
例:
贾宝玉的出生不同一般,抓周时抓胭脂钗环(第2回)
林黛玉进府时(第3回)两首《西江月》
两篇《西江月》是作者奇苦极郁的抒发,充满了对世俗的蔑视,为贾宝玉叛逆性和独特气质做了最好的注解,贾宝玉绝少剑拔弩张的外表,却裹着一个我行我素的灵魂,在一般人眼中他是“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面对惊异、误解、诽谤、绝望,他表现得泰然自若,两首《西江月》把他塑造得衣袂飞扬、潇洒已极。
二、贾宝玉是作者着墨最多寄寓最深而贯穿始终的人物,他性格的形成和环绕在他周围的现实生活取得内在的多方面的联系。由于贾母的溺爱和庇护,使他得以在内帏厮混,因此没有过早受到封建礼教的熏染和玷污,得以保持了那个社会最容易失去的天真和单纯,保持了那个时代一些难能可贵的品格。
例:
宝玉怕贾政(第8回)
看到秦钟女性化的美,贾宝玉竟妄自菲薄,认为交朋友就应该找漂亮的。
贾政首次出场(第9回),说贾宝玉“腌瓒”,要他走仕途经济,宝玉从不与之据理力争,但我行我素。
看到贾芸(第24回),这时的贾宝玉被捧为太阳。
贾宝玉出门(第52回)
他样样开心,就是父亲太严,一直骂他。(第23回)贾政见贾宝玉“神采飘逸,秀色夺人”难得不骂他,但最后还是因为袭人的名字又骂了一通;宝玉挨打(第33回)。
贾宝玉虽然有不少公子哥的习气,但终究和贾珍贾琏薛蟠不一样,甚至他对封建社会某些腐朽面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在贾母和王夫人的双重庇护下,得以保留自己小小的精神活动空间,使他追求个性自由的要求有了一个发展的时机和缝隙,但他又是极不自由的,是所有目光集中的焦点,宠爱和期待得太多,自由空间就越来越小。
例:
焦大醉骂(第7回);(第47回)
三、严酷的现实是性格发展形成的催化剂,“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鲁迅)大观园中女奴的悲惨命运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我们不仅看到贾宝玉的爱、逃避和苟安,还看到他的哀和恨。
例:
晴雯撕扇(第31回);上夜(第51回);晴雯补裘(第52回):袭人得了准姨娘的地位,常打小报告,晴雯看得很清楚。
探晴(第71回)
“毁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芙蓉女儿诔》)
《芙蓉女儿诔》是一篇深受《离骚》影响,构思新颖、联想丰富、感情深沉的祭文,其中表现出怒目金刚似的恨。贾宝玉生在珠围翠绕之中,确屡遇无常(卖见)面,宝玉渐渐变得深沉了,独自去找精神的寄托。如果拿他少年时作的《红豆曲》来看(第28回),那时虽然有淡淡的哀愁,却多少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现在以封建制度为代表的势力竭力对他加强控制,宝玉的思想转向内心之后,就更加深沉更加牢固了,从肤浅的表露转到深沉的内敛。
四、宝玉的精神寄托与社会影响
宝玉从优秀的古典文学古典哲学中吸取营养,形成一种优美的情操和舒徐的性格。他不断地毁僧谤道,但不得不到佛教道教中寻找力量,神灵世界不过是他临时搭起来的精神避难所,为了急需击破他身上的精神压力,他便被挤上了一条叛逆的道路,对封建传统思想表示了大胆的怀疑,并扩大到受这种思想支配的人和体现这种思想的社会制度。
例:
袭人要胁宝玉(第19回);游大观园(第17回),以老庄思想顶撞贾政。
贾宝玉的社交(第24、26回等),只是北静王、冯子英、蒋玉涵、柳湘莲等,没有人能给他新鲜空气。
贾宝玉经常处于不安的追求探索中,他对现有的秩序感到牵制,但有苦于找不到出路,他非常希望找到一个安放灵魂的位置及平衡心理的支撑点,他的社交虽然多,但无人能给他叛逆的勇气,可以说寄寓一直在寻找精神寄托,这块补天的顽石在“自怨自愧,日夜悲哀”。
五、爱博而心劳
“博大的爱”有亲近、爱怜、尊重、同情的涵义,爱的对象非常广泛,爱的内涵包括对周围一切不幸者的关切和同情,这是我们民族乃至进步人类一份重要的精神财富,是宝玉这一典型的独特特征。
例:
爱他姐姐迎春(第79回),迎春出嫁,轩窗冷落,他就作诗。
帮藕官(第58回);帮彩云(第61回);平儿理妆(第44回);刘老老讲故事(第39回)
“昵而敬之,恐拂甚意,爱博而心劳。”(鲁迅)这是贾宝玉的特点,这个品格在各个历史时期比较清醒敏感的人物身上常能见到,如杜甫。所以这个体现了作者的美学理想的人物,因为维护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价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任务远远没有解决,所以贾宝玉这个特点是弥足珍贵的。
六、叛逆性格形成总述。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打破了金榜题名才子佳人的俗套,是中国小说的新高点。
林黛玉的死猛烈地撞击了贾宝玉。随着她的死,他最美好的理想破灭,之后元妃死了,史家败落,大观园被抄,于是把克振家声重整祖业的任务压在他身上,使他没有选择,仕途经济更紧迫地向他逼来,带着永远的憎恨进入寺院大门。他哪管世人诽谤,要求生活自由不能安分守己,要求思想进步,只念木石前盟,要求婚姻自由。他是新人萌芽的典型,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思想的贵族阶级的叛逆者。
七、宝玉中举。
第七讲(内心世界)
一、法国作家雨果说:“有一种比海洋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则是人的内心世界。”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舞之,足蹈之也。”(《毛师序》)作者进入创作冲动,才能写出惊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的作品。
二、艺术传统的突破
曹雪芹所写的意识流有三个特点:
1、他用艺术实践证明了人的意识是客观外界“物”的一种反映。
2、他所塑造的人物的内心意识体现出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没有游离反封建的巨大思想轨迹。
3、他成功地用了时空交错,大跨度地跳跃,用联想、想象、意识流来组织素材,甚至包括非理智的下意识活动,以人物内心的千变万化来表现现实的丰富多彩。
三、旋转多变的角度
1、咏怀式
《红楼梦》中用地最多最自然的一种意识流,曹雪芹十分重视民族传统的审美观念,咏怀式提高着读者的审美水平,这种写法是灵魂的眼睛,是意识流的总汇,和古往今来所有诗歌一样,是人类至情至神的抒发。
例:
林黛玉的诗
林黛玉是唯一一个必须在诗里找到寄托的女孩,《葬花诗》听得出沉重的号呼:“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她的诗歌分五期
1、未能免俗颂宸游。元妃省亲(第18回),“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2、非对峙性的消极探索。《葬花诗》。
3、用现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处境。《秋窗风雨夕》(第45回),从天尽头飞回大观园找出路,但大观园没有出路,是她的巨大发现。
4、扩大了另寻出路的眼界。《五美吟》(第64回),五美可悲可叹可欣可羡。
5、理想破灭的悲吟。《桃花诗》(第70回)“一声杜宇春归尽”,联诗悲寂寞(第76回)“冷月葬诗魂”。
曹雪芹并不以情诗艳赋来邀宠于读者,而是用诗来塑造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性格气质得到丰富地补充和展现。
2、梦幻式
描写梦境来展示心理活动的写法,并不扑朔迷离,虽然情节跳跃,但有生活依据,梦境并没有成为脱缰之马,而是主题深化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梦可以反映那个社会的宗教制度、伦理道德、恋爱问题、婚姻问题、妇女问题等,写梦也同样受逻辑思维的制约。
例:
林黛玉的梦(第84回)
贾瑞照风月宝鉴(第12回),性爱心理和精神病态是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批判,贵族子弟发臭的灵魂,让人产生掩鼻而过的艺术效果。
3、独白式
内心独白式是心理描写,可以直接袒露人物的思想感情,特别是那些被封建礼教钳制了灵魂的少女的爱情描写,作者常常借助独白使之宣泄,这种写法常是往事、现实、未来各种记忆的穿插,是各种情绪的综合展现,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
例:
王熙凤(第46回),林黛玉述肺腑(第32回)送手帕(第34回)
4、交叉式
如果用浅表的说白去描写那四时朝暮风霜雨雪的各种心态是束手无策的,要把这种讳莫如深的心事说出来,自然就出现了交叉式。它象音乐上的三重奏,让思想感情的弦索奏出美妙的和弦,把艺术真实写得和生活一样绚丽多彩。
例:
张道士提亲,宝玉黛玉吵架(第29回)
我们从那双青年不能抑述的痛苦中感到了封建社会的阴冷,感到了作者的创作激情和冲动,象和了鲜酵母一样迅速膨胀起来,意识流越发通畅,出现了紧凑的节奏,但他们都留在了理性的轨道上,项一个旋转的光环灿灿夺目。
5、潜流式
这是种在人物情节间歇中暗暗出现的一种心理描写方法,表面上没有那种作者 直接介入,意识流如地下水的水位在提高一样,不断地浮上来,在人家看不到的地方流经漫长的时间和大片的空间,这个写法耐人寻味。
例:
宝钗送燕窝(第45回),到52回才从宝玉口中说出,再到试玉(第57回),贾宝玉在贾母面前略露发声使她送来燕窝。
曹雪芹深刻地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以辅助从外部掌握世界之不足,仅从上述五种意识流来看,说明了曹雪芹的继承与创新精神。
第八讲(十二金钗)
一、贾元春
悲剧性人物,性格和心理都不是简单平面,而是自身充满了情欲的复杂人物,不是作者凭主观概念臆造出来,人物具有艺术生命力,很符合现实生活的辩证法。按一般小说写法,一定如《长恨歌》所述“姊妹兄弟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但曹雪芹写处了更凄惨的一条人生道路,饱含着反封建的内容,不外“悲喜之情,聚散之迹。”元春从一个侧面切入小说的政治生活,使人物活动的舞台有了真实具体的背景。
例:
元春“贤孝、才德”(第2回)。
第16回写元春实写皇帝,下半部写了一系列辐射波,可以“驻跸关防”。
省亲(第18回),元春写得肃穆华贵,用平实朴素的笔调。
元妃省亲,至少有11处哭,她实在控制不住感情,皇宫是“见不得人的地方”,她一生的凄苦沧桑只能一个人承受,是被寂寞恐惧交替折磨的。她为了家族利益独自一人,渴望人间的温暖。
生病(第83回),去世(第95回),年仅42岁。
元妃病,贾母探病(第83回),说宝玉会作文章,元春说“这样才好”,可见她希望宝玉走仕途经济。
贾母告诉贾政娘娘非常关心宝玉(第84回),又想到宝玉婚姻,可见元春曾下懿旨干涉宝玉婚姻。
判词:《恨无常》:“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望家乡,路远山高。”
二、迎春
容貌: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她是贾赦妾所生。
判词:孙少祖“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例:
写菊花石(第48回),大家都在构思,迎春拿茉莉花。
嫁出去后回家(第80回)
宝玉在紫菱洲徘徊(第79回)
王夫人对贾母说“迎丫头连我们三等丫头还不如……”(第100回)
痰堵住死了(第109回)
反封建的哭诉是形象化的,作者形象地说出封建的罪恶。
三、探春
判词: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个大船,小姐哭泣“清明涕泣江便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嫁给镇海总制周源的儿子,“出嫁的越发比以前好了”
容貌: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鹅蛋脸面,明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她眼神反应敏捷的思维变化,不凡的情怀意绪,缜密的理性和领悟。
例:
用八个“大”形容房间。意趣不俗。
父子、母子、家室等矛盾都带出来了(第27回)。
托宝玉买的小玩意:柳枝编的小篮、竹子根挖的香盒、胶泥垛的风炉子,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情趣。
鸳鸯抗婚(第46回),贾母迁怒王夫人,探春一句猛醒话。
探春理家,抄检大观园,言语安静,精细之处不下凤姐。
例:
理家第一件事:赵国基死了;探春洗脸吃饭(第55回)。
大观园里最象小姐的是探春。
例:
打王善保家的(第74回);主子打奴才而是正义战胜邪恶。“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判词:《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手抛闪。……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例:
宝玉生日抽了一签(第63回):“日边红杏倚云栽。”探春是杏花。
“三春争及初春景”
兴二对尤二姐介绍探春(第65回),“老枭窝里出凤凰”。
四、李纨
槁木死灰,金陵官宦之女,丈夫贾珠已死,变成“未亡人”。李纨的内心是深刻的、丰富的、鲜活的。
例:
口才很好(第45回);宝玉生日(第63回)
文艺鉴赏能力很强。
例:
怀古诗(第50回),最后两句牵涉《西厢记》《牡丹亭》
她有两处动感情:宝玉挨打(第33回),王夫人提到贾珠;吃螃蟹(第39回),李纨羡慕凤峰姐有平儿,自己无依靠。
判词:《晚韶华》:“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早年丧夫,贾兰中功名但早死)
她是标准封建社会的贤女节妇,是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揭露。
五、惜春判词:“勘破三春景不长”
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后40回,对她用墨如波(第110、113、115、116、117、120回),一个批语(第22回)“公府千金缁衣乞食宁不悲夫”。
与其说她固执,不如说她坚持理想。
例:
林黛玉吐血(第82回),她说:“林姐姐这么一个聪明人……世上哪有……”
六、湘云
第20回出场,不拘细节,聪明调皮,思想上少点深度,办事说话少点适度。
例:
湘云拾麟(第31回)
湘云诗性、食性、酒性、睡性兴毫。
嫁了丈夫(第109回)
七、妙玉
大观园听贯了丝竹箫管,也要听听晨钟暮鼓。
妙玉一点也不趋炎附势(第76回)
妙玉发粉红色贺贴给宝玉“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表示她有非分之想。
八、补充:
林黛玉薛宝钗比较
林黛玉
行为准则:作诗,追求灵性、感情、个性。
人生追求:追求爱情的过程,沉浸在想象中。
婚姻:私人的感情,尤其是非常自然纯净地表心态,甩开当时社会对女子的规范,之追求感情。
她是感性的。
薛宝钗
行为准则:做人
人生追求:追求规范,追求婚姻的结果
婚姻:极好地把握现实,善处理上下左右关系,尤其是在婚姻上的家长的关系。始终顺应社会的规则、家族对她的要求,迎合了当时社会对女子的要求。
她是理性的。
二人冲突的实质:宝玉需要多愁善感、超越世俗的妻子,宝钗需要理智、富贵、热衷功名的丈夫。
黛玉性格缺陷:多心、小性儿、行动爱恼人,而且还会辖制宝玉。
第九讲(王熙凤)
一、肖像和出场
曹雪芹以艺术家的天才手段,把王熙凤塑造成为文学史上最有时代色彩、最有思想深刻、最有艺术光彩的形象,她同样也是“薄命司”中的座上客。
1、作者先声夺人似的写她的出场,然后用浓墨重彩正面描绘人物的服饰、体态、言谈举止、神情韵味,而且多次用笔反复皴染,写出一个光芒照人、华富艳丽的形象。她的出场只有千把字,在世界文学精品库中是一个杰作。“慧心妙舌,巧思捷对”
从一个乡下人眼里看管家少奶奶(第6回),再次写王熙凤出场,从刘老老的嗅觉、视觉、听觉来写王熙凤。
2、模样极标致,言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男人万不及的,
王熙凤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中游刃有余、稳操胜券、掌握主动,一开始,采取非凡手段,通过设局(第12回)、协理(第14回)、弄权(第15回),三个大的关节,把凤姐性格只能打工几个方面同时发掘出来,表现出千分狠毒万分自恃的女强人的特征。
二、典型环境和典型关系
不理解环境的典型性,也就不理解形象的典型。王熙凤出身的家族是古老天朝和外国资本主义商人交通的最早的代表,凤姐所受的影响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在于她还受了货币经济发展而带来的一束折光的照射,因此,金钱在她心灵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财富的狂热追求。
货币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它在催促新人出现的同时,也在催促新恶的产生,大官僚大地主受了货币经济的刺激,产生了对金钱的贪欲,他们当中一部分借助封建特权,经营封建性的商业和高利贷。那么王熙凤作为当家主妇,对贾家经济十分了解。她前有经济危机的阴影,后有高利贷的诱惑,所以她倚仗贾家权势,来作经济人,平儿作助手,肆无忌惮地大干起来。她既有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也会有同样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王熙凤贪得无厌、肆无忌惮的性格和高利贷是有关系的,金钱在她眼里是有灵性、通人情的,还有胳膊有腿,象快乐的小精灵那样跑来跑去。
例:
在江南买女孩子(第16回),凤姐贾琏争权利。
两个刁货:贾芸、凤姐互探(第24回)
大闹宁国府(68回)
王熙凤对金钱的狂热追求是受了她家庭的影响
例:
她谈到“我爷爷专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第26回)
王熙凤处在经济权力的焦点上,生活在千头万绪层出不穷的纠葛中,还周旋于上下左右无法解决的矛盾之中,既会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也有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王熙凤贪得无厌和肆无忌惮的生活方式和放高利贷不可能没有联系。王熙凤这枝花的根是深扎在封建的土壤里的,可是当她还是花蕾时,已受到资本主义经济折光的照射,诱发了基因突变,产生了质的变化。
三、王熙凤是个纵情享乐的少妇,而且常越出封建礼法的界限,表现出肆无忌惮的苗头。爱情是对礼教的一个冲击,情欲和爱情是不同的,她缺少了心灵和思想上的呼应,情欲的放纵不只是对禁欲主义起瓦解作用,而且会带来新的污秽。这是一种新的畸形代替旧的畸形,因此不能把这种行为讲为突破樊笼。
她“典则俊雅”,把荣国府黑暗的一角略掀起来(第6回)
四、才干的时代特征
虽不知书却能达理的王熙凤,表现处卓越的才干。王熙凤那些超出礼教的追逐,如果没有才干是达不到目的的,王熙凤的才干大多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有些属于传统范围,有些反映了时代的新特点,表现出女强人的特殊性。
例:
硬的:
焦大醉骂(第7回),王熙凤说把焦大打发到庄子去,方法远比尤氏狠毒。
王熙凤泼醋(第44回)
处理柳儿和五儿的事(第61回)
软的:
通过小红之口说,把林之孝家的当作干女儿(第27回);抄检大观园。
具有的时代特点:
1、不讲情面,一律亲自处置。
例:
打王夫人陪房周瑞家的儿子(第45回)
2、跟王熙凤办事的人,随身都带有钟表,无论小事大事,都有一定时刻,很有点“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味道,和古老的蹒跚脚步确实有了分别。
3、杀尤二姐,用老方法“借刀杀人”;杀贾瑞,有新型剥削的特点。
4、王熙凤的嫡庶观念是很新的。
例:
王熙凤对探春连用三个“好”(第55回),而且对探春的庶出很抱不平,她说:“殊不知庶出只要人好,比正出的强百倍呢!”这在非常重视正名的封建社会里,恐怕也算离经叛道的言论了。
5、侍奉贾母的才干。她博得了贾母的欢心,是下级对上级属于揣摩、逢迎的才干,目的是为了利用。
五、花钱的方式
她花钱的方式和贾母不同。贾母洒钱(第54回),给王熙凤过生日(第44回),却不给李纨出12两。王熙凤的钱是担惊受怕、日夜筹划、费尽心机弄来的,每一个都要花在刀刃上,一个钱就要发挥出一个钱的效益。
例:探春请她做诗社的“监社御使”(第45回),水晶心肝玻璃人儿的风姐出50两银子自然也心疼,但赢得那么多人的好感,还是很值得。
六、王熙凤悲剧的时刻意义
她的悲剧不是爱情悲剧,也不是被压迫被污辱的悲剧,她多方面地背离了封建礼法,表现出人物和环境的深刻冲突,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必须经过原始资本积累的阶段,用血腥的手段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因为当时社会条件不成熟,没有转化为官僚资本主义的企业。资本积累要靠贪污公款、敲诈勒索、地租剥削、放高利贷,这些王熙凤都采用过,如果按王熙凤的野心、欲望、才干、气质,完全可以发展成为新的剥削阶级的英雄人物,可在当时,她连一个独立的高利贷者也没做成,她离不开来旺夫妇的奔走,她必须依靠贾家这座冰山,资金积累得越多,出路就成了问题,最后也只能压在她的箱子底,何况她掘起个人财富,遭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王熙凤终于没有成为新的剥削阶级代表人物。但她悲剧中所体现的阶级性、社会性极为广泛,封建社会的各种因素极为鲜明,给人以警示:通过她的悲剧,反映出历史的不成熟,反映出历史必然要求和这要求实际上不能实现的矛盾。
第十讲(结构)
一、结构形式取决于内容表达的需要。
一部小说采取何种结构形式,归根结底取决于内容表达的需要,评论一部作品在结构上 的优劣得失,关键在于这种结构形式是否完美地表现了作品内容主题。
《水浒传》主要人物都有相对独立的几回书,要表现的人物都站在舞台中央,以他们的活动作为发展主线,连续几个波澜一气呵成,虽然也写了其他人物,但都属于从属地位,一个写成再写另一个,好象接力赛,这主要受官逼民反的内容制约,用无数英雄逼上梁山这个事实揭示主题,它的结构是链状的。
《三国演义》是辫状结构,写了一个世纪的历史,从汉末到魏晋,采取魏、蜀、吴交叉地拧在一起的辫状结构。三股齐头并进,象辫子一样,作者罗贯中是尊汉抑曹的,但因为内容需要,没有采取以蜀汉为中心的结构方式,要表现群雄风起的局势,不便采取某人某事为线索的写法,它的辫状结构是由内容决定的。
《西游记》是线状结构,81难写了很多披着神圣外衣有血有肉的形象,但师徒一行始终抱着一个目的,顺着一条线索,因此是线状结构。
《儒林外史》是块状结构,它虽是长篇,形同短制,当中用松散的纽带加以连接。
二、严谨不失和谐,缜密不失自然的独特形式。
面前比较接近的意见认为有三种意旨是作者要着力表现的:一是写了许多青年女子的悲剧,一是写了具有叛逆精神的贾宝玉的悲剧,一是写了封建贵族的衰亡史,三者互相穿插交错,是支撑艺术大厦的栋梁,每个人物又几乎都有自成起落的故事线索。
例:
第64~69回,是完整的一个故事,实际上是贾家败亡有利的罪证;袭人嫁蒋玉涵也是有头有尾的故事。
决定着《红楼梦》的结构特点:它不是沿一个具体事件顺着写下去的,而是众多事件同时涌上笔端。写着一件事纵向发展的同时,横切面上有同时盘绕这其他线索,纵横交错,左右生支,所以《红楼梦》的结构犹如一张经纬交叉的大网,但又不是一般的网,而是多面多层、立体、千孔万目的庞大结构。
例:
凤姐过生日、宝玉祭典金钏、玉钏哭、贾琏幽会,都在同一个单位时间里(第43回)。
晴雯要死、迎春要嫁、金桂大闹薛家,同一时间(第77、78回)
《红楼梦》除网状结构外还有:
1、周汝昌:把全书分12段,每段9回,书前半部是6段,后半部也是6段(108回本),第54、55回是分水岭,54回前写得好象黄钟大吕,后半象羽调商声。
2、二知道人:把《红楼梦》分成春夏秋冬四单元,不承认最后一回“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3、王希廉(护花主人):把120回分21段,大段中夹小段,或夹叙别事或补续旧事,如线串珠,如珠走盘,不板不乱。
例:
第10~15回,秦可卿由病到死,主角是王熙凤。(参书P245~246)
他们骄奢淫逸、贪赃枉法、偷鸡摸狗、灭绝人伦,通过三个方面:设局、协理、弄权把王熙凤性格突现出来,开篇不久,就给人深刻印象,而主线并非一气贯注,而是时隐时现,生发出贾家行动罪恶。
10~25回确实是把各种生活场面同时展示出来的表现艺术。
三、绾冠全书的前5回
结构的艺术就是把生活剪裁成片断,再逢成衣服的一种艺术,就是42回说的“界划”,宝钗论画其实就是曹雪芹写作方法论,他呕心沥血的写作经历证明,吧一堆乱麻般的材料进行反复界划,终于找到一个把散乱材料组织成一个整体的方法,就是结构,实际指一部作品如何围绕主题形成几个既有联系有又差别的大段落。
1、前5回是个独立的整体,绾冠全书,采取回风舞雪倒峡逆波的艺术手法,在读者未窥全豹的情况下先描绘出蒙胧的缩影,这5回不仅是情节发展的需要,也是描绘主要人物形象的蓝图。
第一回:
⑴、甄士隐的故事对全书有象征意义,隐含这个悲剧和它的性质。
⑵、暗示有些人物的命运,如柳湘莲遁入空门,贾宝玉悬崖撒手。
⑶、香菱的名字叫英莲,命运是应怜,暗示12钗的悲剧。
第二回: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写作独具匠心,把千头万绪的人和事重点突出,引人入胜,如果采取直接叙述方法,如先介绍家世再介绍荣宁二府,不但琐碎冗繁,而且平铺直叙,读者会索然无味,如果让人物直接进入情节,然后在情节进展中逐渐展开介绍,这样不会条贯畅通,读者回如坠云雾之中。曹雪芹埃正是故事开始以前对人物环境有了概括的印象,是要言不烦的。
第三回和第四回:
第3回和第4回完全不同,第3回黛玉出场,身世介绍从简,主要介绍了贾家华贵雍容,重点介绍贾府内眷,通过黛玉的眼睛详写出荣国府街门、庭院、屋宇、室内陈设等,介绍贾母、刑王二夫人、迎探惜三姐妹、王熙凤及宝玉,一人一付笔墨,详略得当,互不相犯,洋洋洒洒热闹非凡。
第4回薛宝钗出场,身世从详,主要写薛家霸道乡里,重点介绍外戚贪官,通过葫芦僧判案交代了四大家族和护官符,补写英莲被拐后的遭遇及贾雨村的贪赃枉法忘恩负义,目的是将薛宝钗引进贾府,便于展开中心情节。
第五回:
是全书的纲领,有诗有画有曲,预示着主要人物的生活道路和结局,对全书结构情节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蓝图。另外,太虚幻境是作者提出的理想世界,大观园是与之相对立的现实世界,理想世界中情得到充分发展,现实世界情受到残酷扼杀。
2、第6~18回
描写了两件大事:可卿出丧和元妃省亲,从刘老老一进荣国府开始,揭露炎凉的世态,进入表达主题的轨道,集中揭露贾府许多丑恶罪孽。
3、第19~54回
以大观园无限风情为中心,极写贾家烈火烹酒鲜花着锦之势,而且写了宝黛爱情纠葛,但这不过是瞬息繁华,不论饮酒行令结社作诗,都为乐极生悲伏笔,流露出后顾之忧的凄婉,社会各种矛盾你死我活。
4、第55~78回
表面的繁华富贵已无法维持,宿病过多中兴无望,固有的约束力量已经松弛,终于爆发了自杀自灭的大抄检,显示出覆灭前的景象。
5、第79~120回
以黛玉的死为高潮,基本上保持了原书的悲剧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全书结构中一个完整的段落。
四、微观结构
情节发展中细微具体的结构安排,微观结构千变万化,往往从情节发展中的某一点生发出几条线索,然后交错展开,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五、结构和时间表
周汝昌说前80回原书写了15年的事,其中1~5回8年,6~18回4年,9~54回1年,55~78回2年。
安排:
1、各段落中内容和情节分量越重,时间越短,内容分量越轻,时间越长。
2、总的来看一定单位时间的容量越来越大,密度越来越高,有时曹雪芹用笔跳跃,把时间一笔带过,是故事情节大幅度第跨越时间,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笔墨密集。
第十一讲(薛宝钗)
一、“一部《红楼梦》最主要的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曹雪芹)
曹雪芹塑造了众多真正的性格,这是留给后人最大的财富。对于作家来说,只有性格是神圣的,曹雪芹写出了成百成群的逼真鲜明的性格,薛宝钗这人物是具有高级审美意义的典型,她的性格如此缤纷深邃,随着时空转变、视角转变,会射出不同的性格之光束,但她又是个历来有争议的形象。
例:
《三借庐笔谈》:邹骏,尊林抑薛;许伯谦,尊薛抑林;二人差点打起来。
蒙祖红学家哈斯宝:“乍看全好,再看就好坏参半,又再看好处不如坏处多,反复看去,全是坏,压根儿没有什么好。”
二、“美恶并举”。
曹雪芹首先从理论上确立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是单一的畸形化(第2回正邪两?),而是正反各种因素组成的复杂体。“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大不相同。”(鲁迅)所有其中所述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一个人,他们的性格世界都不只有纯粹单一的性格因素(或绝对肯定是正气,或绝对否定是邪气),都不能是单一的社会社会内容的反应,而是正反两重性格因素按照一定的联系方式而形成的性格结构,这两重因素互相对立、依存、交织、转化,由于组合的比重的无穷差别性和组合形式的无穷变动性,于是就形成了人不可重复的性格。曹雪芹正是通过各式各样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的众多美丑并举的形象,反映出复杂的典型环境这是一种真正的历史折射,他笔下的正反人物几乎没有只反映社会关系一个方面的抽象化形象,这正是有别于平庸作家的地方。
例:
焦大:
在一千字里写出一个人的一生,由于作者的启迪,透过人物性格表层,发现隐藏在人物深层结构中更为丰富复杂的矛盾因素。焦大性格世界就是一个各种矛盾的张力场。他富于开拓性的创业精神和现实环境的矛盾日益加深,这对善良热情且自尊心进取心都极强的焦大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是酒把他性格中的积郁勾了出来,裸露出一个受了伤的灵魂,他性格中的美丑、爱憎、积极和消极、狂悖和守礼,都在内心深处渗透交织,作者从他一生的经历中,从他现实的处境中综合了纵和横的各种因素,所提取出的精华,就是一个人本质的突现。
贾府的爷们:
贾府的男人大多美少恶多,大多禀赋邪气而生,而每个人禀赋的百分比又是如此的参差,所以张三李四各具面目,即使出生在同一阶级同一环境同一本质的千差万别的男人们,他们的思维、感情、实践活动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性格因素中的多少、大小、软硬、强弱的不同而形成的性格差异。
贾珍:
交租后(第53回),贾芹来领年货,他的表现象正人君子,他的伪装很多,只有哭秦可卿的时候是真的。
贾琏:
正气比贾珍多一点,胆子比贾赦小一点,尤二姐死后还记得祭奠。
贾赦:
动物性本能,抢石呆子的扇子(第48回)
三、“美丑泯绝”。
性格的两重组合达到完全和谐的最高境界,即“美丑泯绝”时,常因为性格中悬念无限的矛盾而引起见任见智大不相同的结论,甚至争论上百年也说不尽性格之迷。薛宝钗性格中正反两种因素的冲突,如热烈与冷静、光明与阴暗、优美与丑恶、真诚与虚伪等都或一强一弱、或融化合一、或突出一种矛盾、或突现出多种的交织,这在薛宝钗感情阀门失控的时候,真情才能毕现,才能看到性格的深层部分,使有限的形象展现无限的内涵,这是中国小说史上美学的光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意识是是自觉的有绪的心理活动,能调节控制热的行为,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处于心理的表层;而深层心理是隐藏在心理深处的,是在伦理道德、法律宗教、风俗习惯等社会观念的影响下不能或不敢公开的那部分心理活动。表层和深层的心理是辩证统一的表层心理控制深层心理,当人失去理智或理智减弱的短促时刻,深层心理就会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1、薛宝钗的貌
“肌肤莹润,举止娴雅”(第4回)
薛宝钗的才
学问根底扎实,是大观园最全面正规深广的
例:
香菱称赞(第79回),论画(第42回),精通庶务(第4回)
薛宝钗的德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例:
穿一身半新不旧,对人生理解很豁达,作诗气敛神藏、内蕴外朴,可以说俭朴得可贵,也可以说虚伪得可耻。
2、性格里有冷也有热
例:
冷:金钏儿投井后对王夫人说的话。
热:劝林黛玉别看杂书(第42回),香菱学咏时劝她守本分(第49回),劝宝玉(第32回),宝玉学宝钗(第36回),柳絮词(第70回),螃蟹咏忧国忧民。
3、小慧全大体
例:
探春理家(第55、46会)
4、会做人
例:
送灯谜(第22回),故意说难猜,尊上睦下,曲意承欢。
宝钗扑蝶(第28回),从会做人上升到伤人、损人利己。
5、爱情
例:
莹儿推销薛宝钗(第8、34回)
对贾宝玉说一起去看湘云(第20回)
宝钗生日(第22回)说“你过来,我告诉你”
非常注意贾宝玉心理(第28回)
两次深层心理:1、勃然大怒,宝玉黛玉吵架,没给薛蟠庆寿,借扇双敲,尖刻(第30回);2、失声痛哭(第34回)
第十二讲(虚化艺术)
“每个民族无论其大小,都有他自己的只属于他而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特点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与殖民地问题》)成熟的文艺的民族特点和鲜明。
中国是诗的国度,历代的诗人、诗作,对曹雪芹起着渗透作用,诗的所有特点在《红楼梦》中都可以找到。
陆机《文赋》的“遗味”说。
1、“离形得似,庶几斯人”,不拘泥于表面的相似,才能达到“得似”,也就是到达真正的神似,主要批评的是刻板、单纯地追求客观外象。
2、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指典型化过程,因为浮沉聚散于世间的千万种原始素材中撷取最能表现事物本质的东西,取之于万,收万与一,这是艺术提炼、概括的过程。这个“一”是“万”的本质,这个“一”是存在于“万”、来自“万”、反映“万”而高于“万”的,这个“一”才是事物的本质,是事物的神。
3、“近而不浮,远而不尽”是诗歌的形象和意境,能引起读者的想象、联想,诱导读者体会诗中味外的主旨、言外之意,产生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一、虚化艺术写人,“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
曹雪芹能抓住审美对象的精神本质,从而达到形容的极致,就是“神似”。以肖像描写为例,他能把形象的最主要特征“以一当十”“以十当百”的“一”和“十”捕捉住,而让读者琢磨出“千”和“万”来,这极少的具体启示都留下极大的回旋空间,甚至会产生一环扣一环连锁式的想象和联想。
例:
晴雯:凤姐说“若论这些丫头们,总共比起来,都没有晴雯长得好。”(第74回);生病时得知坠儿偷虾须镯气得“娥眉倒蹙,凤眼圆睁”(第52回)。
她不食嗟来之食,不肯趋炎附势,出淤泥而不染,口齿犀利,既解恨又解渴。
袭人:较柔媚娇俏(第26回)
二、景物描写。
我国古代的诗和画以得意为高的优良传统化入《红楼梦》的景物描写之中时推陈出新又能穷极变化,曹雪芹每每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提炼出最得神的几笔,笔下所遗都有读者的审美想象加以贯穿,这样就促使读者张开想象的彩翼,由此无限风光就一齐拥进《红楼梦》的画幅来。
三、写情。
曹雪芹是一个对读者充满信任目光和心地的作者,他从不事无巨细一览无余全部裸露,而是藏天露地恰到好处地显示出事物情节发展的轨迹。写情,不是在求显,二是东云出鳞西云出爪,阳断阴连,明断暗连,哪怕感情的潮水在他胸中泛溢成灾,他却任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他把深刻的认识和缜密的思考都浓缩提炼成一小撮结晶才奉献给读者。
版本:
1、脂评本系统
脂本就是脂砚斋评本,脂评本系统(80回本,曹雪芹原作)在曹雪芹生前就以手稿传阅于亲友之间,并在书上加评加批,于是便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手抄本和过录本,因为其中以署名脂砚斋评批的为主,所以通称脂砚斋评本,简称脂评本或脂本。
已发现的有12种,3种最有名:乾隆甲戌本(1754年,乾隆19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甲戌本或脂铨本,为胡适所有;乾隆己卯本(1759年,乾隆24年)《脂砚斋四阅品评石头记》,简称己卯本或脂怡本,在北京图书馆;乾隆庚辰本(1760年,乾隆25年)《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简称庚辰本或脂京本,清蒙古王府抄本,在南京图书馆。
给脂本加批语的有脂砚斋、畸笏叟、梅溪、松斋。
2、程高本系统。
程高本系统(120回本),3种,程甲本、程乙本、程丙本。
曹雪芹三友著作:
张宜泉《春柳堂诗稿》
敦敏《懋斋诗钞》
敦诚《四松堂集》、《鹪鹩庵杂志》
曹雪芹处《红楼梦》外的诗“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评敦诚《白香山琵琶行》
敦诚评曹雪芹“扬州旧梦久已觉,满径蓬篙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奢,步兵白眼向人斜。”
敦敏评曹雪芹“燕市哭歌悲迂合,秦淮风月已繁华。”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gd.com)
《广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