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困境:大学生究竟缺啥
编辑整理:广东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06:05:03 【加入自考交流群】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毕业的日子近了,在被称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内,离别的歌声再度响起。然而在洋洋盈耳的弦歌声中,却掺杂着就业难的叹息。
享有“天之骄子”美誉的大学生们,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建设浪潮中,却苦于无“用武之地”。如此境况,大学生们是否曾反思过,面对一份工作,你缺点啥?
缺乏对企业和自身的正确认识导致心态浮躁
距离大学毕业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作为浙江一所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小宋最近每天的必修课就是上网投递简历,奔走于各式招聘会。可是那些投出的简历却多数都石沉大海。小宋现在经常觉得烦,她没有想到,毕业的滋味会是这样。
说起第一次参加招聘会的经历,虽已时隔将近大半年,小宋却依然记忆犹新:“那次真让我体会了什么叫做人山人海,投个简历都要排老长老长的队伍。本以为花了时间,自己又是重点院校毕业,应该很快就可以找到工作,谁知道投了七八份简历居然连一个面试电话都没有等到。”
于是,原本对就业自信满满的她开始有了一丝隐隐的担心。大学生活的最后时光,竟然粘连着对一份好工作的渴望和欲求不得的心痛。
过去小宋对于找工作并不担心,她认为师姐师兄那些传奇式的就业经历就是自己的未来。“我原以为自己以后肯定会在大城市,做着一份高薪又轻松的工作。可是快毕业了才发现自己对于想找什么样的工作,自身有哪些优势,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等等与就业有关的信息一无所知。”
实际上,在临近毕业的大学生群体中,像小宋一样,对自己和企业缺乏完整认识的人不在少数。浙江人才交流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有20%的大学生求职时“不了解企业用人标准”。同时,应届毕业生在目标性和角色意识上定位模糊,即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也没有坚定的求职目标。
而这种自我认知以及对企业认知的缺失,直接导致了许多大学毕业生的浮躁心态。这种浮躁心态往往表现为两种极端:要不就高估自己的能力,对于招聘单位要求过高,动不动就跳槽;要不就是过分自卑,摆出一副“只要你肯录用我,我就什么都肯做”的态度,妄自菲薄。
这种浮躁心态使得毕业半年内成为大学生们流动最大、最不稳定的时期。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就业后的1年内流失率达3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50%。
一家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告诉记者,应届生就业后的心态不稳已经成为业界共识。某企业四年来共招聘130多名应届本科生,除去今年新招的30多名外,其余100名应届生只剩下了20人左右。
缺实用技术遭遇就业结构性矛盾
高校的年年扩招似乎也给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甚至有人认为“毕业就意味着失业”。而实际上,和沿海地区的“民工荒”一样,眼下的大学生就业难并不能反映真实的劳动力需求。
教育部学生司相关负责人曾下过这样的论断,现在大学生找一个工作不难,难的是找到一个学生和家长们都感到满意的理想工作。
因此,简单的把就业的压力归结于逐年上升的毕业人数,认为是人才供过于求而导致就业难的观念是片面的。教育部学生司负责人认为,不能因为当前存在一定就业压力,就简单地认为我国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实际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仍然很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广大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城市社区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而高素质人才的缺乏正是制约这些领域发展的瓶颈。
以浙江省为例,今年1到3月份该省累计有7000余家(次)企事业单位参加网上或现场招聘,共计发布各类专业岗位17.6万个,同比增长近10个百分点。一季度现场共计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35场次,为3000余家单位提供现场交流,通过网络发布招聘岗位9.8万个,日均有效空缺岗位保有量在6万个左右,单位招聘总量、发布岗位数以及应聘流量均较去年有较大增长。
然而即使在这样欣欣向荣的人才需求下,一些大学生依然认为工作难找。与此同时,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职高生们的“供不应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何在呢?
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学生就业部相关人员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许多新鲜出炉的大学生缺乏实用技术和实践,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所致。其实,在大学生为找不到合适职位郁闷之时,企业也在为招不到人才而苦恼。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目前浙江省多数企业都处在企业转型或产业升级期,对中高级人才需求将有一个较长的转换过程,特别是产业升级后所带来的技术型人才脱节、后备力量跟不上的状况尤为突出。
浙江省人才交流中心学生就业部相关人员认为,由于产业结构的问题,当今市场主要缺少的是技术类人才和中高层次经营管理型人才,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技术类以及刚毕业的大学生就没有就业机会。他认为就业“关键在于如何调整自我”,他建议大学生在找工作前,一定要研究市场需求量,了解社会及企业的用人要求;应考虑从就业门槛低、不需要工作、易进入的岗位开始就业。大学生就业应首先从基层做起,充分利用基层岗位,在基层经过半年到一年的锻炼后,才有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可能。扩大自身就业范围,才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高校不重视导致大学生缺乏了解社会的渠道
如何及时地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让他们走出就业时的迷茫?一个贴近学生的信息沟通渠道必不可少。
即将从浙江林学院毕业的小李对此深有体会。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小李尝试过上网学习别人的面试经验,参加企业的宣讲会等多种方式,但总觉得这些介绍内容对于他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指导作用。“了解就业知识和消息的渠道太少了,而且现在了解也太晚了,要是能早些注意这些信息,知道拥有怎样的能力才可以找到好工作,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好工作,也许我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烦恼了。”
对于如何设立一个通畅的信息渠道,让学生身在校园时就能很好地了解企业、了解当前就业形势,一些人士认为,目前许多高校对这一块工作依然不够重视,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毕业生顺利就业的障碍。
采访中,浙江大学就业与指导中心主任金海燕告诉记者:“给学生一个良好的了解社会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而这部分工作在一些学校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金海燕说,他们中心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学生联系招聘单位,传递国家信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测评,举办就业经验交流会等等。目前已有许多同学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记者在浙江大学就业与指导中心所在的楼层中看到,楼道里一直有学生来来往往,他们或是来做职业规划测评,或是来询问就业情况,场面非常热闹。
但是在这热闹背后,金海燕也有苦衷。“有很多学生来我们自然很高兴,但是实际上我们正式的工作人员只有9个,无法应付这么多学生。”金海燕曾几次向校方提出加派人手,都没有实现。
对此,相关人士认为,必要的沟通宣传对于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实现顺利就业意义重大,毕竟它有助于学生认清自己,认清社会,端正心态。
本文标签:广东自考 自考就业 就业困境:大学生究竟缺啥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zikaogd.com)
《广东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